【來稿.劇評】手法聰明 但變了調——評香港話劇團《三子》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一個香港爭產故事,出現一個上海女友,一點都不奇怪。奇怪的是…這個角色出現後,觀眾席的氣場馬上發生明顯變化……
肺戲貝勒
上月看了香港話劇團本劇季的《三子》。(香港話劇團 Facebook)

文:肺戲貝勒

上月看了香港話劇團本劇季的《三子》,簡潔而充滿想像空間的劇名,徒增幾分型格。該劇由新晉編劇鄧世昌創作,李鎮洲執導,邱廷輝、劉守正、歐陽駿分別主演大哥、二哥和三弟。加上又是原創,似乎沒有錯過的理由。

故事講述一個 3 兄弟家庭,父親早逝,母親數月前過世,留下千萬遺產,在分配遺產過程當中,展現了 3 兄弟各自家庭處境,以及家人之間的心結,結構屬較為典型的現實主義倫理劇。

用非現實主義手法 演繹現實主義文本

開場甫一亮燈,3 名男主角已經站於台上,合力托着一具有棺材意象的道具,展開長達數分鐘的對話。

開場甫一亮燈,3 名男主角已經站於台上,合力托着一具有棺材意象的道具,展開長達數分鐘的對話。(香港話劇團 Facebook)

對話節奏異常快。為什麼說是「異常快」呢?因為人物之間的對話,已經快得省略了所有交流、判斷、反應等基本元素,觀眾只會直接聽到對白詞句(偶爾也要看字幕加以輔助)。演員在異常快的節奏裏,已經沒有空間添加對台詞的個人理解,導演用非現實的台位,以及非現實的台詞節奏,成功地避免了演員「第三度創作」。

因此,導演的風格取向,在第一場已經清晰確立——用非現實主義手法,去導演現實主義文本。

打個比喻,就是用刀叉吃粵菜。為什麼不用筷子?除了要避免「俗套」,現實主義劇本為什麼不套用現實主義導演手法去演繹呢?筆者繼續往下看,好像找到了答案。

該劇主線清晰,編劇價值觀也算明確。但綜觀全劇,好像並沒有足夠動作,供演員表演。因為大部分人物思考和事件,都是以對白或獨白形式出現。台詞完成度很高,連人物的潛台詞,都寫得巨細無遺。演員只要沒有說錯台詞,身體和表情反應不太奇異的話,編劇意圖就已經足夠清晰了。如果演員試圖再賦予創作,就很容易會變得 over done。

況且,表現人物關係大部分時間停留在對話層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導演恪守傳統,用筷子吃粵菜(也就是用現實主義手法導演該劇)的話,可以想像到這台戲,看起來將是一個味如嚼蠟的辯論節目。

所以,導演這種高度風格化的導演手段,就像突然改用刀叉吃粵菜。起碼看起來,高檔一些,避免了台詞無細節空間可演的僵局,也避免了落入敘事的俗套,算是聰明一招。

為討觀眾歡心走「捷徑」 故事變了調

再看劇本,達到了語句通順,邏輯清晰的基本要求。如今,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難。

上半場一直靠 3 兄弟對分配遺產的立場,營造出戲劇張力。觀眾猜不到,也不願意去猜結局如何,只想細味人物微妙內心變化。

但下半場畫風突變,二哥的上海女友出現了。

下半場畫風突變,二哥的上海女友出現了。(香港話劇團 Facebook)

一個香港爭產故事,出現一個上海女友,一點都不奇怪。奇怪的是,這個上海女人以一個臉譜式的型態出現——妖豔、魅惑、不鹹不淡的廣東話、貪婪惡毒,而且毫無懸念地主導了爭產故事。

這個角色出現後,觀眾席的氣場馬上發生明顯變化。已經入戲的觀眾,突然感覺轉了頻道,由追看一個 3 子爭產故事,變成了圍觀一隻大陸妖孽。還沒入戲的觀眾,更是一下子找到了入戲的理由,就是戲裏三弟的一句台詞:

「依家外族入侵啊!」

而當三弟、三嫂和大嫂用「應景」但已經在各類媒體上過度消費的台詞,揶揄上海女人時,觀眾席上時不時爆發出「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哄笑。筆者當時也有會心一笑,但不是笑台詞本身,而是笑編劇為滿足觀眾情緒需求,獨運匠心。

無奈成敗也蕭何,觀眾歡心雖然易討,偏偏這個上海女友的出現,令整個故事偏離了推進軌道。到最後當大嫂、三嫂和上海女友扭打成一團時,故事就由一個爭產家庭倫理劇,變成了一個香港家庭同仇敵愾,抵抗北姑的抗爭劇。

接着就發生了更有趣的事情。舞台燈光突變,超現實燈光和煙霧效果中,3 兄弟合力掀起原本一直鋪在地上的大白布,裹走 3 個扭作一團的女人,露出鋪滿整個舞台的溪錢。

3 子各自捧起大疊溪錢,以順時針的方向,繞着舞台,撒向空中。舞台視覺效果非常好,觀眾莫名的情緒被瞬間調動。

筆者腦海登時浮現老舍名作《茶館》最後一幕,王掌櫃、常四爺、秦二爺繞着茶館撒溪錢,連繞圈方向都一樣。

但不一樣的是,《茶館》3 個角色拋溪錢,是在祭奠一個亂世,祭奠在亂世裏無力改變悲涼命運的個體。而《三子》拋溪錢,卻更像是導演在無法為劇本結尾下註釋的情況下,用漫天飛舞的溪錢來暗示觀眾:大家自行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為這劇的立意找個支點吧!聯想到此,筆者再次會心一笑。

《三子》拋溪錢,像是導演在無法為劇本結尾下註釋的情況下,用漫天飛舞的溪錢來暗示觀眾:大家自行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為這劇的立意找個支點吧!(香港話劇團 Facebook)

演員方面,在話劇團行當不齊的今天,選角已經沒有條件談論是否合適。歐陽駿飾演三弟,年紀和氣質最為接近角色,佔了先天優勢,所以效果較好。另外,看得出張雅麗飾演上海女友,下了功夫練習國語,似模似樣的國語韻味,為該角色增色不少。

最後感嘆一句,要堅守孩子般的真摯,不屑在藝術創作路上另闢「捷徑」向觀眾討掌聲,並有慧眼和勇氣,指出有別於大眾的思考角度,對於年輕且處境尷尬的藝術工作者來說,在任何時候,都很難但又必須要做,繼續努力吧!

【編按:文章題目由編輯所擬,原題為《霧裏看花水中撈月——觀《三子》有感》。】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