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你過分美麗——點解奧地利人咁憎仙樂飄飄處處聞?

撰文:李聲揚
出版:更新:
《仙樂》嘅歌當然好聽,又夠洗腦,呢點不用多講。套戲當然亦都相當叫好叫座,仲拎N個奧斯卡獎。但套戲,在奧地利同德國,係不受歡迎嘅……德國人唔歡迎就好易理解,但點解套戲拍到奧地利咁靚奧地利人咁好,奧地利人都唔欣賞?
李聲揚
電影中的奧地利風景如畫,何以奧地利人仍不滿?(電影擷圖)

今次嘅小故事好短。

1938年世界盃,足球強國奧地利打入決賽周,但最後冇踢。因為,成隊波……冇咗。對,足總冇咗,個國家都冇埋。當時二次大戰未開打,咁搞乜?原來嗰年3月,奧地利同納粹德國「結合」咗。呢度用字要精準,德文係Anschluss,英文用Annexation。中文應該係譯「連接」最近磅,總之,唔係「吞併」。另一方面,納粹德國足球隊亦一早打入決賽周。最後踢世界盃嘅,係一支「大德意志」聯隊,納粹德國同奧地利人數一人一半,十分和諧。對,有奧地利球員唔肯代表「血濃於水」嘅「新祖國」,但大部分奧地利球員都樂於同「新祖國」融合。最後呢隊「大德意志」聯隊,比同樣講德文嘅瑞士踢出局,一時佳話。

我去過4次奧地利,但並唔鍾意呢個地方。維也納還好,Hotel Sacher嘅Sachertorte的確美味。呢款蛋糕幾能夠代表我心中嘅奧地利:冇啲人講到咁好,偶然食下都ok,但常食就壞肚皮。正如細個食薯片食雪糕都停唔到口,而家都覺得好食,但就知冇乜營養。

薩爾斯堡取景 偏偏奧地利人不愛

對,在我心中,奧地利就同《The Sound of Music》差不多(港譯《仙樂飄飄處處聞》,以下簡稱《仙樂》)。《仙樂》應該算係一套好睇嘅戲,至少我中學時第一次睇係咁諗。但,都係嗰句,薯片嘅嘢,食得多冇益。長大就好戒。偶然食下當然冇問題,但唔好講到天下美味拎米芝蓮三星咁咯。

薩爾斯堡的《仙樂》主題tour。(salzburg.info)

奧地利薩爾斯堡(Salzburg)就有個《仙樂》主題tour,長期在旅遊書的「十大昆水景點」榜上有名。聞說聽慣古典音樂嘅奧地利人一樣不屑《仙樂》。不過精明嘅奧地利人分得好開,錢照收,再一路恥笑你班遊客。冇呃你,薩爾斯堡嘅遊客,60%嚟自美國英國,其他主要係中國同印度,十居其九都係因為《仙樂》。

【鍾劍華:我的 Sound of Music】

《仙樂》嘅歌當然好聽,又夠洗腦,呢點不用多講。套戲當然亦都相當叫好叫座,仲拎N個奧斯卡獎。但套戲,在奧地利同德國,係不受歡迎嘅。佢哋有自己版本嘅故事,唔愛荷里活版。

德國人唔歡迎就好易理解,但點解套戲拍到奧地利咁靚奧地利人咁好,奧地利人都唔欣賞?

正路嘅解釋,上面有提到嘅,奧地利人不屑呢啲荷里活式媚俗。可能美國觀眾冇品味,但解釋唔到點解《仙樂》全球風行,唯獨奧地利唔鍾意。難道法國人英國人全部都冇品味得你奧地利人有品味?

奧地利人不愛此片 全因太美化自己

有人幫奧地利人講好話,話《仙樂》係一套唔誠實嘅電影:

其實奧地利冇乜人識唱《Edelweiss》,更加唔係咩民歌。
退休(其實係失業)軍官都咁Q大間屋?(唔緊要啦,TVB都係咁)
剛過身嘅Charmian Carr,演大家姐Liesl。其實歷史上佢屋企最大嗰個係男仔。
班「奧地利」小朋友連自己嘅名都讀錯。
個故事當然唔係發生在薩爾斯堡。而薩爾斯堡行去瑞士,超過300公里,唔係套戲入面咁行個山頭就搞掂。而史實係佢哋好優閒咁坐火車去意大利。

但,唔好走火入魔,唔好做歷史癖。真的,呢啲都係可接受嘅藝術加工,乜都要真實就唔好睇戲。

我覺得套戲最大問題,係個意識形態。好多比較有良心嘅奧地利人,接受唔到套戲咁「美化」自己,接受到嘅又唔敢出嚟讚,唯有大家當佢唔存在。唔睇就冇事。

退休軍官(其實係失業)男主角一家,1930年代大衰退冇咗大半身家,最後啲小朋友要去賣唱。納粹海軍係有叫佢加盟,男主角經過一輪掙扎,最後都拒絕,亦冇人難為佢,佢之後仲在奧地利留多咗兩年。而佢成家離開奧地利嗰時,納粹德國先啱啱「連接」奧地利冇耐,雖然都有傳佢推過做希魔生日會表演嘉賓,但所謂納粹搵上門要逃難,相信主要都係搵戲嚟做。

所謂納粹尋上門要逃難,相信是虛構多於現實。(電影擷圖)

奧地利人反納粹?

睇完套戲,大家理所當然地好似TVB咁非黑即白忠奸分明。納粹德國係奸嘅就無誤。但,熱愛和平同音樂而又愛國嘅奧地利人強權之下投奔自由?有冇諗過,奧地利一個內陸國家,何來有海軍軍官?因為男主角其實在港口城市Zadar出世長大,而家克羅地亞,當年係奧匈帝國。所以佢愛嗰個「國」,一早冇咗。當其時嘅「奧地利」,只係短命政權。亦所以佢嘅退休,其實係失業。

至於納粹德國「入侵」奧利地云云,文章開頭都有講,英文好精準,用Annexation,唔係侵略。有冇人畀納粹迫害?當然有,大把猶太人受迫害。但亦好多其他奧地利人,上街歡迎「回歸祖國」。反正大家本是一家人,同一民族,食嘅着嘅講嘅都一樣。維也納差不多廿萬人歡迎希特拉,有相為證,自己搵下。當然,希特拉係奧地利(當時奧匈帝國)出世,衣錦還鄉添,間屋都仲在,係新納粹嘅朝聖地點。

事實係當年《仙樂》在薩爾斯堡取景,想掛納粹旗,畀市政府阻止,最後製片商話「咁不如用當年嘅真實片段啦」,市政府先就範。呢段歷史就充分顯現到奧地利係咩一回事。

早幾年嘅奧地利民調都仲話你知,唔少奧地利人甚至覺得納粹時期都不錯,嚇到德國人都呆咗。所以奧地利人唔鍾意《仙樂》,亦有人話係因為佢哋唔肯接受呢段過去——儘管片入面已經將佢哋美化得好緊要。

1938年納粹軍進入奧地利時的情景。(網上影片擷圖)
1938年納粹軍進入奧地利時的情景。(網上影片擷圖)

正視歷史 奧地利遲過德國幾十年

不要分那麼細,猶太集中營入面,奧地利軍官唔會少得過納粹德國。二次大戰後德國戰犯,固然去紐倫堡受審,政府企業謝罪賠錢少不了,1970年,西德總理布蘭特(Willy Brandt)甚至在波蘭華沙嘅猶太紀念碑前下跪,夠晒誠意。

奧地利呢?為咗「大局」,盟軍將奧地利視為「第一個受害者」,奧地利當然樂於配合。奧地利納粹好多繼續做政客,賠錢道歉之類當然冇人再理。

台灣版DVD封面。

面對歷史,講就易,德國人做到咗。但奧地利人,真係好近年先開始承認當年大把自己人歡迎同納粹融合,自己其實唔係納粹受害人,而係幫兇。同德國人相比,奧地利人正視歷史遲咗幾十年。客觀影響就係,奧地利嘅極右勢力陰魂不散。

歐盟近年畀人鬧到九彩,彷彿係全民公敵,難民關佢事金融危機又關佢事。但歐盟至少有一大貢獻,就係統一咗各國嘅歷史觀。唔係要入歐盟,當年奧地利人未必咁順攤正視歷史。

《仙樂》嘅台灣譯名係《真善美》。可惜現實係,真相,未必係善亦未必係美。2011年,《仙樂》嘅音樂劇卒之在薩爾斯堡國家劇院上演,算係象徵奧地利人卒之可以面對自己嘅過去。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