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來稿】《我不是潘金蓮》:要求馮小剛說真話,太難了嗎?

撰文:Ben Au
出版:更新:

不得不說馮小剛是個最懂得迎合各種受眾需求的導演,無論對下是普羅大眾,還是對上是權力上層,所以他拍的電影其實見不到真誠和誠實。
新作《我不是潘金蓮》看完仍然是這種感覺。人物形象虛假,行為和動機都想當然,情節編排罔顧真實,犯駁多多。

馮小剛新作《我不是潘金蓮》,人物形象虛假,情節編排罔顧真實,犯駁多多。(《我不是潘金蓮》電影劇照)

文:斐雲

【以下內容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毫無道理的上訪 博不到觀眾同情

故事很簡單,農婦李雪蓮為了一套房子,她和老公假離婚,結果卻戲假成真,老公期間和另外一個女人結婚,李雪蓮為此到縣法院告前夫,輸了官司。她不服判決,然後就開始持續十多年的上訪路。她第一次上訪到市政府不成功,倒是把自己送了進拘留所。本來已經打消上訪念頭,但因為前夫一句話——說她結婚前「不乾淨」,是潘金蓮——李雪蓮又重新上訪,這回還上訪到北京的全國人大。

但李雪蓮的上訪從一開始就毫無道理。再度上訪要達到什麼目的?就是為了丈夫說她不乾淨那一句話?要中央政府下詔書宣告她不是潘金蓮嗎?

到了最後,李雪蓮透露上訪的真正原因原來和「超生」有關——假離婚是為了讓第二個孩子上戶口——但全片絲毫沒有提到李雪蓮和前夫的家庭,兩人有沒有小孩,怎麼突然冒了個「二孩」出來?刻意把這個人物形象拔高,生硬添加,把她的上訪渲染得悲情,並不會令人產生同情。

李雪蓮的上訪從一開始就毫無道理,刻意把這個人物形象拔高,並不會令人產生同情。(《我不是潘金蓮》電影劇照)

神探級農婦 是扮豬食老虎?還是編劇生安白造?

編劇想把李雪蓮的無理歸結為農民的無知,是法盲。她認為跟丈夫商量好假離婚,就是假離婚,她不知道辦了離婚證,從法律上兩人已是真離婚。或者她對法律的了解的確無知,但從謀劃假離婚到上訪過程,種種行為她又非常「醒目」。(用范冰冰來演一個農婦,蠢不了多少。)

首先,她能夠想出假離婚這一招,也不那麼純樸吧?她還知道法院院長在哪裏宴客,知道縣長的車牌號碼,就當劇本不用交代怎麼查得到,但已足以說明這位農婦有多精明。到最後,這個李雪蓮竟能在北京火車站地段開個小店,又完全不用解釋怎麼做到。請問編劇知否今時今日北京舖租是多少?一個在農村開「農家樂」的農婦,多年不打理自己單位,還有錢在京城開小店?生安白造得不能再離譜。

官場現形記?其實只是幻想

戲中各級官員的行為和反應,貌似一幅官場現形記。李雪蓮層層上訪令各級官員相當頭疼,從法院院長,到縣長,再到市長,都被這個農婦弄得焦頭爛額。但明顯馮小剛並非想諷刺什麼,而不過是為了迎合普羅大眾對一些官員行為的想像罷了。

片中的官員非常假,像那個鄭縣長,當他在想怎麼向市長交代李雪蓮(機智地)逃出公安監視時,下屬卻告訴他市長已知曉,竟然爆出一句「我很被動」,令人笑爆肚,實則浮誇難看,即使在大陸,相信也沒多少觀眾會相信戲中官員有幾真實。

片中的官員浮誇難看,即使在大陸,相信也沒多少觀眾會相信戲中官員有幾真實。(《我不是潘金蓮》電影劇照)

是真實 非真實 導演有勇氣嗎?

其實電影也並非沒有比較真實的地方。比如當市長下令:「把這個農婦弄走!」來上訪的李雪蓮便在路上忽然被不明身分的人夾上車,整個過程毫不含糊,算是第一次在大銀幕看到當局對待維權人士常用招數——綁架,啊不!是「喝茶」。

還有「監視居住」:政府為了防止李雪蓮又上北京,安排了 4 個公安日夜看守。當知道她逃脫監視又上京,公安便在各個公路和高速收費站嚴密佈防。這些真實情節,無法在內地官方傳媒中看到,看來馮小剛並沒有裝看不見政府維穩手段。

但你以為馮小剛很有勇氣?敢去捅戳官方禁忌?馮小剛卻又「聰明」地以畫外音來不停解釋這些維穩手段。像「喝茶」那場戲,李雪蓮被綁上車之後,下一場戲已經是多日後的拘留所,李雪蓮終於放出來。馮小剛旁述解畫:

「蔡市長是叫人把這個農婦弄走,結果下面理解成市長怒了,要把她抓起來,然後一層層傳到下面就走樣。」

他這麼一說,就露了底——「原來這些維穩手段,責任都在基層,是中間傳達出了差錯,上層並非此意。」對中國國情有些許瞭解都會知道,整個維穩是從上至下形成的系統,怎可能隨便一句「傳錯話」就解釋得到?真是睜眼說瞎話。

可是話說回來,今時今日要求中國導演拍得真實,不睜眼說瞎話,似乎太難了。

 

【編按: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文標題為「《我不是潘金蓮》的假現實」。】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