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故宮.博評】唔搵嚴迅奇可以搵佢

撰文:麥嘉隆
出版:更新:

西九建故宮藏品博物館一事,其中一個爭議點是未經招標「欽定」嚴迅奇任建築師,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和西九董事局聲明解釋:「要起一間博物館一啲都唔簡單」,嚴迅奇「對西九文化區的願景有深刻了解」、「醉心中華文化」、曾設計廣東和雲南兩個省的博物館、「也提升了本港建築的國際地位和聲譽」云云。

建築師王澍。(Getty Images)

筆者不認識嚴先生,但假如他因事件曝光後「出現巨大變化」而婉拒此任務,我預先向政府推薦一位上佳人選——王澍,他的作品和履歷包括:

寧波博物館
寧波美術館
杭州南宋御街陳列館
2010年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案例館
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瓦園」
2010年獲德國 Schelling Architecture Prize
2011年獲法國建築學院金獎
2011年成為哈佛大學建築系研究院 “Kenzo Tange Visiting Professor”榮譽的首位中國建築師
2012年獲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這獎項的得獎者包括貝聿銘 (1983)、 2011年西九設計比賽中擊敗嚴迅奇的 Norman Foster (1999)和 Zaha Hadid (2004,理工大學 Innovation Centre的建築師)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評審團主席這樣讚揚王澍:

中國近年的城市化進程,引發熱烈討論建築設計應該建基於歷史還是專注於未來。 作為一位偉大的建築師,王澍的作品能夠超越這場辯論,其設計既保留原來文化的根,又有普世性,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規劃院院長說,王澍能「讓我們看到了傳統元素在當代文化中的活力,讓我們知道現代化不等同於西化」。

假如有這樣的高手為處於中西文化間的香港設計故宮香港館,豈不合適?不過我擔心王澍的風格並非林太的那杯茶。

王澍設計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13號樓。(Forgemind ArchiMedia/flickr)

王澍的作品跟中國和香港隨處可見的名貴大理石玻璃幕牆建築完全不同,他別樹一幟的設計,看起來天然順眼,有樸實之古風;使用的建築材料都很便宜,包括可回收的磚瓦。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2011年秋天,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評審團到中國參觀王澍設計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園的時候,基金會主席詢問修建校園的成本,王澍回憶道:「第一期是每平方米1,500元人民幣,第二期是2,500元」,算成美元是235元和392元,主席對同行者說:「可以說基本上沒花錢。」根據香港威寧謝工程諮詢公司(Langdon & Seah)的統計,北京著名的寫字樓每平方米當年造價是952美元。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特別點名稱讚的寧波博物館是用一百萬塊以上的廢舊磚瓦做外牆的,材料包括青磚、龍骨磚、 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寧波舊城改造時積留下來的舊物。其中,青磚的數量最多,多為明清至民國時期產物,工程總投資2億5千萬人民幣,只及西九故宮館35億港元預算的8%。

有如橙和蘋果,很難拿王澍和嚴迅奇比較,但如果有公眾投票,你會選那一位呢?

寧波博物館是用一百萬塊以上的廢舊磚瓦做外牆的,材料包括青磚、龍骨磚、 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寧波舊城改造時積留下來的舊物。(寧波博物館網站)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