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fi】世上最偉大的預言家,便是科幻作品

撰文:吳俊熙
出版:更新:

不少動畫迷及港人期待已久的《攻殼機動隊》終於上映,雖然原作中引人深思的元素被批評輕輕帶過,但其情節仍是帶出了一些值得討論或思考的題目,例如在整個人類的肉體也可完全被機械取代的未來,所謂的「我」究竟是什麼?
其實啟發思考或挑戰傳統概念也是科幻故事的常見元素。所謂的「科幻」,便是以科學為基礎,幻想未來世界的創作。這些作品又可簡單分為兩類,一是對科學及科技本體的探索,比較傾向硬科學(hard science),二是探討科技對社會的影響,普遍為軟科學(soft science)。

《攻殼機動隊》中的未來世界。(電影劇照)

 硬科學科幻作品 

許多過去的科幻作品就如預言,當中的科技到今天已經實現。這其實很奧妙,天馬行空的幻想,包括登陸月球、繞著地球同步運行的衛星,竟然可以成真:

一、人類登月

早於十七世紀,科學家Johannes Kepler已經發表了小說《夢》(Somnium),內容關於人類漫遊月亮,被雨果獎得主、科幻小說大師Isaac Asimov認為是史上最早的科幻小說。1865年,法國小說家Jules Verne撰寫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1902年,上映了受該小說啟發而拍成的法國默片《A Trip to the Moon》;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

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但其實早在百多年前已有科幻小說談過相關情節。(Getty Images)

二、地球同步衛星

1869年,美國短篇小說The Brick Moon首次提及人造衛星之概念。1945年《2001太空漫遊》作者Arthur C. Clarke於科技刊物Wireless World預言與地球同步(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 GEO)之通訊衛星的出現。1957年,俄羅斯發射了首枚人造衛星。冷戰時期科技競賽,NASA急起直追,於1963年發射了首枚GEO人造衛星。直至今日,天上約有250枚GEO人造衛星,作教育、通訊、廣播、軍事、航海、航空、天氣等用途。

除了登月及衛星以外,還有電視、電腦、互聯網、納米科技、人工智能、機械人、基因改造、複製人等許多在科幻小說中的概念已經投入我們的生活,而《回到未來》中自動綁鞋帶的波鞋、《龍珠》或《職業特工隊》中可導航的Google Glass亦已有售。當然,科幻作品中,亦有許多不合當今科學理論的例子,如時空旅行、透過黑洞穿梭星際等,然而,作為科學探索,這些亦是有趣話題。

《回到未來》中出現過的「未來波鞋」已成為現實世界的產品。(Nike)

今天的科幻作品務求科學正確,許多電影均有科學顧問,最著名的例子,是《2001太空漫遊》。該電影極度寫實,特別對是太空人在無重狀態下的動作,有仔細準確的描述。

最近於飛機上看過《太空潛航者》,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Jennifer Lawrence在游泳時,人造重力系統失靈,她與泳池中的水一起漂浮到空中,然而,水的表面張力把她困於一個巨大的水球中,難以脫身,這一幕正正反映水在無重狀態下的真實狀況。《太空潛航者》亦有準確描述太空通訊,男主角Chris Pratt發現太空船有問題時,把情況通知地球,需時十九年,而地球把答案回轉,需要另外五十五年。就算通訊快如光速,從地球把訊息傳到太陽亦要八分鐘,更何況是一輛遠離地球的太空船?

科幻電影愈來愈追求科學正確,近期的《太空潛航者》便是一例。(電影劇照)

 軟科學科幻作品 

科幻作品除了預言科技外,亦有反映社會狀況,包括人類對基因改造動植物、核能、人口過剩的看法,同時亦探討罪惡起源、性別與職業的關係、種族歧視等,在Ben Bova的Jupiter中,作者提出人類對使用納米機器的恐懼,電影《明日之後》探討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災難。Robert Sawyer的Illegal Alien中,外星人誤殺了地球人,地球人是否應以地球法律來處理,我們的法律有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這些假設,均直接挑戰我們的思維。

《明日之後》探討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災難。(電影宣傳照)

科幻小說不乏女性作者,M. K. Wren於A Gift Upon the Shore 中,描述核戰後兩名女性的生存目標:收集及保存書籍,作為禮物送給下一代。然而,沿岸遠處住著一群只認同聖經內容、不認同其他書籍的原教旨主義者。同時,其中一名女性被說服她有義務為人類繁殖,到底繁殖是否女性的天職?另外,雨果獎及星雲獎得主Ursula K. Le Guin於《黑暗的左手》中探討雙性同體,故事中的角色在每月的發性期會隨機變成男性或女性,每人均有機會懷孕。從兩書可見女性作者對此類議題十分敏銳,亦對父權社會具批判性。

末日科幻小說對是非、道德的審判尤其強烈,我們心目中的必然,在另一個星球的眼中,又是否絕對正確?到底絕對正確是否存在?科幻故事創造了討論這些議題的空間,讓我們從地球以外去反思我們的世界觀。

作者家中的科幻小說收藏一角。(作者提供)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