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新氣象.博評】春風吹又生,一念點無明

撰文:翁子光
出版:更新:

一年一度的香港的電影金像獎落幕,不像去年因為有《十年》奪最佳電影的議論性,最大焦點一如往年在影帝影后誰屬。林家棟首奪影帝,是眾望所歸,惠英紅賽前則跟《七月與安生》的周冬雨形成五五機會之比局,最後小紅姐的「香港人」身份肯定佔了優勢。
我的私心也希望小紅姐得獎,一是因為周冬雨已經在金馬和電影評論學會得了影后,二完全是私人理由,去年春夏在金馬最佳女主角連提名都沒有,在金像獎卻一擊即中,成為金像史上第三年輕影后(23歲)。如果25歲的周冬雨成為金馬金像雙料影后,風頭馬上蓋過春小姐,現在一個是年輕金馬影后,一個是年輕金像影后,分庭抗禮,未來十年將仍很可能會是她們爭風呷醋的年代,兩條過江鳳,會上演很多好戲。

《樹大招風》總共奪得本屆金像獎五個獎項,包括最佳電影、導演、編劇、男主角及剪接。

當然,平心而論,小紅姐在《幸運是我》的演出真的是她從影以來的代表作之一,她算是首次演出老人角色,而且這個腦退化症患者角色,也有別於《殭屍》的神經婦人,更多生活細節,有更細膩的生活滄桑感,也把年輕對手陳家樂的表演狀態帶動起來,一部幾乎由兩個人擔當的日常生活劇,竟然一場冷場也沒有。《幸運是我》整體成績不遜於《一念無明》,甚至處理上有更成熟的地方,但《一念》有着屬於更年輕作者的銳氣,同樣是處理「病症」及「人與人關係」的題目,《一念》有更多聯繫到現今「香港」的況味,當代意識更強,因此加了分數。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大家不難發現,從惠英紅擊敗大熱周冬雨(還有馬思純及湯唯)的賽果引申來說,今屆評審及業內人士的投票意向仍是十分「本土」的。

除了內地作家張嘉佳導演的《擺渡人》贏了最佳美術指導及最佳攝影(得獎者是香港的業界翹楚邱偉明和鮑德熹),《七月與安生》贏了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得獎者是金培達和在香港定居的日本作曲家波多野裕介),《湄公河行動》贏了最佳動作設計(得獎者是董瑋),《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贏了最佳視覺效果(得獎者是韓國特技團隊),連贏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的,也是許冠文主演的台灣電影《一路順風》(許冠文沒有代表電影上台領獎是遺憾,負責頒獎的還要是應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許鞍華導演,許冠文正是在金馬影帝大熱倒灶,箇中微妙之處更加千絲萬縷)。可見去年金像《十年》爆冷奪魁並非偶然,香港的電影工作者在投票意向上,根本存在相當濃烈的本土意識,得到12項提名的《七月與安生》,只得到一個獎,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有8項提名,卻全部落空,賽前呼聲不低的新演員林允,最後敗予《點五步》的香港演員胡子彤。

基本上,在合拍片當道的今天,內地電影工作者包括演員,很明顯在電影金像獎是沒有任何甜頭,甚至有被「冷落」迹象,而且一年比一年明顯。怎樣規格的電影才被認定為「合拍片」以至有資格參與金像獎評選,普羅大眾其實是很模糊,甚至很多業內人士都未必清楚,大家可能憑「感覺」去判斷電影的地域性。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香港電影工作者是以行動支持本地電影工業發展,從頒獎嘉賓春夏及郭富城在頒獎台上的講稿,闡述一些數字:姜皓文從未提名金像獎,但過去兩年拍了26部電影;今年最佳導演提名名單的平均年齡,從去年的51歲,降至今年的41歲,說明整個成名導演的領域中,有年輕化趨勢。跳出來看,出席金像獎的臉孔之中,你會看到不少新鮮年輕的臉,周星馳及杜琪峯雖提名最佳導演但缺席(杜琪峯常常有提名但已缺席多年),只有陳可辛率領《七月與安生》團隊幾乎全體出席支持(除了提名最佳女主角的馬思純因工作缺席)。所謂的資深導演及電影工作者,很多都是因為北上工作,或已沒有新作入圍金像獎,而索性沒有出席。但換來的,卻仍是金像獎門票一票難求的情況,說香港電影已死或沒落的人(尤其是不少內地的傳媒),可能根本不了解香港電影正處於怎樣的狀況。《樹大招風》的導演在台上多謝「鮮浪潮」,有多少人知道鮮浪潮作為培養新導演的比賽,到底是什麼?又有多少人知道,今屆入圍最佳電影的《點五步》及得到了三項獎項的《一念》,都是「電影發展基金」「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資助的電影?

(《一念無明》劇照)

香港電影的新氣象,今年總算徹底形成。但時代除了帶來生機,也造成各種迷思。香港本土電影精神高漲,但「本土VS中港合拍」的二元對立,也形成市場生態的怪圈,黃修平、曾國祥、黃進、陳志發、羅耀輝、許學文、黃偉傑及《十年》的五位導演等,其本土意識及風格有着很強的作者風。《樹大》的最大意義,其實是她更像杜琪峯剛成立銀河映像的一系列低成本電影,如《鎗火》、《暗花》及《一個字頭的誕生》等,特別是今時今日杜琪峯親自執導的電影變得規模不小,《華麗上班族》及《三人行》卻沒有因規模擴大而視野更廣,反而或多或少因審查及商業考慮而不復神采飛揚,連剛剛開始玩內地市場而跟審查角力而生的《毒戰》,當時擁有的魄力及風骨現在也像被消磨得一乾二淨。《樹大》的朝氣及在低成本狹縫中逼發出來的風采,更顯得創作團隊的尊嚴及意志,但歷時三年的創作旅程,又是否可一可再地運作?從《樹大》、《一念》、《點五步》等作品所見的欣欣向榮,我們很容易忽略,香港現在被追捧的,慢慢已偏向非商業類型電影。

過去遠一點來看,在金像或金馬揚威的電影,如《無間道》、《功夫》、《投名狀》、《黑社會》等,其實都是優質商業片格局。兩岸三地的年度佳作之中,除了王家衛導演和許鞍華導演會恆常地推出捧獎之作,多數都是在商業和類型上有突破而又得到文化界評審青睞。現在風氣明顯改變,香港新導演雖多,但幾乎沒有具駕馭商業主流電影能力,更準確來說,即使有,在整個合拍片浪潮中,尚未成名而又心懷創一番事業大志的商業電影新晉,很容易迷失於繁複的融資程序。簡單來說,如果你想開拍有一定規模的商業電影,1990年代只需要處理在香港找資金的過程,現在卻多了跟內地財團接洽,還要內地審查的程序,整個過程為創作者帶來不少焦慮及消磨,再加上意識形態上的陰影——早陣子我親耳聽過某位影壇老大哥要跟內地有關部門商討,如何解放香港電影圈所謂的「黑名單」導演(拍過什麼電影的導演,不言而喻),令香港導演有更廣闊創作空間,不用畏首畏尾,也沒有所謂的白色恐怖,可以揮灑自如地創作。另一方面,儘管大家都明白審查並不是一步而過的關卡,起碼不至於連自己事業的前景都不能掌握,尤其是當這些導演並非犯上刑事罪行,誰也不希望立於如履薄冰的環境。畢竟「電影導演」這行業,即使不一定以藝術家身份自居,但也需要有着「安身立命」的心態,是這工種的特殊性,除非我們寧願接受電影不過是追求風花雪月的消費玩意,而不需要探究時代及現實生活問題及處境。

【金像獎】《點五步》胡子彤勇奪最佳新演員

而在另一個角度來看,香港極端思維的觀眾,又會不會把到內地拍攝合拍片的香港導演視為「賣港份子」?市場生態造就了不少大家追求更高製作條件的機會,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但演員的片酬倍級上漲至天文數字,加上文化上的水土不服問題,到底有志拍攝主流電影的導演又該如何自處?其實香港導演在內地常常被教訓需要「接地氣」才可立足,但我們又能不能活出自己的精神,難道,內地觀眾在1980、1990年代深愛在錄像廳觀賞「港產片」的愛好,都是幻象嗎?香港人可以有「香港人角度」,憤怒或批判只是當中的一小部分,關懷和反思也可以是文化體察的重點,也是電影作為消費品以外的時代責任。除了開宗明義的言志之作,有一些平衡商業與內涵的作品,也是香港電影市場健康發展的一環。所以除了獲獎導演,我們覺得能在技藝上發揮自如的導演,不應該被忽視。去年拍了《使徒行者》的文偉鴻,在票房上得到肯定,電影的品質也達到一定的水平,還有拍了《寒戰》的陸劍青與梁樂民,《衝鋒車》的劉浩良,《殭屍》的麥浚龍,再算到中生代的郭子健、鄭保瑞和葉偉信,分別在製作新作《悟空傳》、《西遊記之女兒國》及《貪狼》,還有拍好了而尚未推出的新導演李子俊作品《狂獸》,都是在主流及言志之間不斷努力平衡及經營,為香港電影的齒輪努力推動着。除了在文藝上看到新氣象和士氣以外,香港電影近30、40年傳統的類型電影娛樂精神,其實也需要有更大的關注和鼓勵,也不能不說是在岌岌可危的處境之中。

本土電影多了生存空間,大家都深感安慰,眼見作為只有200萬成本的《一念》,憑藉口碑及氣勢將超越1,000萬甚至1,500萬以上票房,好像我們看到像《狂舞派》的票房小奇蹟。我們期待每年也有一至兩部振奮人心的小精品,但同時也期待更多更類型化、更擁抱觀眾的優質港片。《七月與安生》在內地票房成功,同時口碑好,在金馬有好成績,所以更期待曾國祥的新作品,即使金像失收也希望他再接再厲。面對現實的是,香港新導演的電影在外國藝術市場的聲勢及達到的藝術水平,也真的猶不及內地及台灣,內地年輕導演有刁亦男、畢贛、程耳,台灣也有趙德胤、鍾孟宏,全都獨當一面。我會主觀地說,香港年輕文藝導演幾乎全部都是尚待觀望,穩定性及更進一步的視野成疑。《樹大》的確是去年最「標青」的港片,得了五個獎是值得欣喜,電影在一些劇情處理和電影技巧上,都比去年得了七個獎的《踏血尋梅》更intense和subtle,更沒有悶藝腔,在本年的作品之中也是最少沙石。她不一定像最高峰時期的杜琪峯作品那麼予取予攜,但在最佳編劇和導演上中鵠,兩個獎分別六個得獎者(三個編劇,三個導演),更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又稍為消弭了對新導演「過早嘉許」之弊,令這屆金像獎帶着「接班」的意味更濃更盛,更有穩步而行的踏實感。用《樹大》作為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注意引號位置)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也饒具深意。片中任賢齊飾演的葉國歡(影射葉繼歡),在內地企圖「發財」卻處處碰壁失利,在海上迎面而來是一艘又一艘載着私貨的快艇,彷彿在控訴這個年頭:我們曾經是最會牟暴利的大鱷,現在卻看着更肆無忌憚的狂徒在對岸橫行無忌,我們是五十步笑着百步,又自嘲又坦然自況,說的是香港電影,也是香港,我們失去了什麼?我們在自卑什麼?如果這部最佳電影,被單獨地解讀成反叛與挖苦,也實在是被誤讀與低估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