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作虧心事.影評】入讀名校最重要?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鄭潔明

早前,有「貴族學校」之稱的哈羅香港國際學校,有前職員向家長訛稱捐款給學校就能讓子女優先入學,騙取多名家長共210萬元。類似騙案屢見不鮮,但問題在於為何仍有家長相信。無他,家長都希望子女可以平步青雲。然而,社會競爭激烈,要「贏在起跑線」就要安排子女入讀名校,建立人脈,以穩操勝券。其中一名受騙的家長得悉要捐款150萬才能入學時說:「咁都無辦法,捐就捐。」為了替兒女鋪路,家長即使無可奈何,但只要力所能及,都會盡量配合。

《畢作虧心事》(Graduation)的Romeo(Adrian Titieni飾)也是着緊女兒前途的家長。他悉心栽培女兒Eliza(Maria-Victoria Dragus飾),在她5歲時請家庭教師教她英語、送她入讀有優秀英語教師的學校,又安排她參加多項比賽。只要Eliza在幾次考試中考獲平均九分的成績,就能獲得獎學金,升讀劍橋大學。可是,本來十拿九穩的她在考試前一天遭性侵犯,而影響表現,無法完成試題。Romeo的警長朋友(Vlad Ivanov飾)慫恿他替副巿長「插隊」進行肝臟移植手術,以請對方利用人脈,幫助Eliza通過考試。

作為醫生的Romeo深知這是違法的勾當,若然東窗事發更會身敗名裂。但如果Eliza錯失這次機會,就會令出國夢破滅。送Eliza出國是Romeo畢生的心願。他年輕時以為能改變羅馬尼亞腐敗的情況,然而一切沒有改變。他不想女兒留在國內吃苦,重蹈他的覆轍,故急於送她出國。

國家腐化的問題在電影中可見一斑。本應奉公守法的警長不但在辦公時間睡覺,更慫恿Romeo營私舞弊。醫生大多不會說出病人的病情,為病人做手術會收紅包。副巿長為了個人利益而串通考試委員會理事長,而理事長則因為要還人情債而幫忙作弊。更可怕的是他們試圖將舞弊的事合理化,說是朋友間互相幫忙,也為了讓Eliza不須為治安欠佳而付上代價。

乍看之下,似乎是千瘡百孔的社會把Romeo逼上梁山,他只是為勢所迫,情有可原。不過,他真的是走投無路嗎?他的媽媽認為對國家不滿可以盡力改善,在羅馬尼亞出現的問題,在其他國家都會發生。妻子Madga (Lia Bugnar飾)認為日子總能熬過來,若然女兒踏上作弊之路就無法回頭。然而,Eliza根本不想出國,寧願留在國家陪伴朋友和男朋友,更不想作弊。但Romeo不聽他們的意見,還試圖以歪理把錯事合理化,說每個人在最後的考試都會作弊,最重要的是確保能夠達到目標。電話鈴聲和震機聲貫穿電影,無人接聽的電話象徵彼此欠缺溝通,無法聯繫。

《畢作虧心事》劇照

Romeo以為結果最重要,其實過程中讓孩子學懂什麼才是最重要。他只是向女兒示範何謂「雙重標準」。他口口聲聲說討厭「靠關係」的社會弊端,但他何嘗不是利用在學校任職的情婦,違規進入學校向考試官求情,又問情婦可否延長Eliza的應考時間?他認為Eliza努力讀書卻因被性侵犯而影響考試表現,是不公平的,所以他幫她作弊並無不妥。但他串通閱卷員,確保Eliza得到優異成績,同樣是對其他考生不公平。他讓副巿長優先換肝,也對其他輪候多時的病人不公平。當事不關己時,他視之為營私舞弊;但是於己有益時,他認為只是迫於無奈。

真正令他陷於兩難的,是他自我中心的個性。當他認為是對的,就要女兒依從。他不但要決定她的前途,也要干預她和男朋友的交往。但是,「以己所欲加諸於人」只會適得其反,就像莊子「魯侯養鳥」的寓言,魯侯以自己喜歡的美酒和肉食餵養海鳥,又為牠奏樂,結果牠目眩心悲,飢渴而亡。Romeo自以為離開國家才是對女兒最好,多年來勞心勞力為她鋪路,更不惜以身犯險。但他只是一廂情願,女兒認為只是在為他讀書,更以不參加考試來威脅他,使他傷心。而女兒在他的壓迫下也承受着沉重壓力,即使被性侵犯仍要壓抑情緒,勉強應試,又擔心表現欠佳會令爸爸失望。結果只是兩敗俱傷,吃力不討好。

「退一步海闊天空」, 只要Romeo不堅持把個人的好惡加諸於女兒身上,信任她的能力,尊重她的決定,他就不須要做虧心事了。最終Eliza沒有作弊,她因為未能完成試卷而哭,反而獲得加時。有時候,只要放下執着,自會發現世事沒我們所想那樣複雜。片尾沒有交代Eliza能否通過考試,會否負笈英國,只把留白的結局交還給滿臉笑容的年輕人。

其實,最重要的不是送子女入讀劍橋、哈佛、史丹福,而是要言傳身教,教會他們在不利的處境下,仍然抱持善良正直的心,不作虧心事。

 

【編按:文章原題為「《畢作虧心事》 入讀名校最重要?」,現題為博評編輯所擬。】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