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甩教仔學】「炒貴刁事件」與教小孩有什麼關係?

撰文:任建峰
出版:更新:

上星期,一段關於一碟炒貴刁的趣聞在網上瘋傳。

話說有一名父親在灣仔會展的社交媒體網頁留言,投訴在會展食肆吃的一餐。投訴者與小孩進餐,點了一碟福建炒飯和一碟炒貴刁。炒貴刁到了桌上後,投訴者投訴碟炒貴刁辣,小孩吃不到,要求要食肆換一碟不辣的炒貴刁。投訴者與由會展公關代表回應的食肆人員就其後事態發展的細節有點分歧。但長話短說,食肆不願意換一碟不辣炒貴刁,有提議不如點另外一些食物,投訴者拒絕,用一隻碗蓋着碟炒貴刁,整碟都不吃。

投訴者因此事被網民嘲笑。我無意參與這份嘲笑。不過,如果這位投訴者與會展代表就此事件的憶述大致屬實(對於不似是較肯定的東西,例如有些網民在估那位投訴者沒有與小孩分享碟福建炒飯,我就不評論了),我認為這件事其實能帶出一些父母教小孩的議題:

把一碟煮好、沒有疑似衛生問題的食物原封不動然後離開,這不是浪費食物是什麼?(大嘥鬼 Big Waster Facebook Page)

怎樣教小孩不要浪費食物?

把一碟煮好、沒有疑似衛生問題的食物原封不動然後離開,這不是浪費食物是什麼?小孩見到爸爸這樣,會不會覺得如果是自己不吃的東西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不要?為何不嘗試「打包」?如果家中真的沒有人願意吃,其實可以考慮送給有需要而又願意吃(但當然絕對不能強逼,因為有需要的人士都有尊嚴的)的人?

怎樣教小孩不要傲慢地「發爛渣」?

不喜歡碟炒貴刁都算了。為何要以用一隻碗蓋着碟炒貴刁,然後堅持不吃、不要、不點另外東西給小孩吃的方式來抗議?在性質上,這與那些航機延誤而不能登機後就大罵航空公司地勤人員及躺在地上發狂的大叔、大媽其實分別不大。我擔心,小孩在這情況下很容易會以為強權就是道理、發爛就是皇道。

為何要以用一隻碗蓋着碟炒貴刁,然後堅持不吃、不要、不點另外東西給小孩吃的方式來抗議?(Flickr)

怎樣鼓勵孩子嘗試不同食物?

除非孩子對辣食物敏感(但如果是如此,做父親的就應該很着緊地就所有點的食物都問清楚),否則為何不把一點兒炒貴刁放在一個小碗、讓孩子試一試?老婆與我都不是經常吃辣,但阿仔自小就已經是什麼食物都是一試,包括辣的東西。他試完後不是所有東西都喜歡(但他竟然喜歡吃一點辣,包括在馬來西亞檳城吃炒貴刁!),但他至少學會什麼都應該盡量試一下。如果作為爸爸的寧願浪費食物都不給孩子試一點,又怎樣教他不要揀飲擇食?倘若孩子試了後覺得不能接受或很不喜歡,到時在像上述那樣負責任地「打包」都未遲吧。

總言之,不要小看一碟炒貴刁的處理方式,當中其實都有不少育兒反思!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或團體,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