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國際親子台】沒有錯的兒童書,只有錯的閱讀方法

撰文:Hello Bonnie
出版:更新:

去年本欄開台時,第一篇文章寫的就是如何替孩子選擇圖書,當時介紹了美國的Lexile Level閱讀標準,以供大人小朋友選擇書籍。這些硬數字,固然有一定的數據基礎,不過正如我在文中提及,幼兒童書的Lexile Level多有AD在前,意即建議由Adult Directed,這是前題,亦比一切指數更為重要。畢竟最好的閱讀方法,也離不開由家長與小孩共讀的。

New York Times早前的文章就跟讀者分享,如何孕育出一個愛閱讀的小孩子。關鍵很簡單──“If you want to raise a reader, be a reader.”孩子的眼光敏感直接,他能在你身上看到對閱讀的興趣,自然就會覺得看書是一件有趣的事,反之亦然。這是身教,亦是教養孩子的基本步。如果連我們自己也不覺得閱讀有趣,又怎能期望孩子會愛上看書呢?

家有一名書痴的好處是,家中順手帖來都是書,選擇童書,其實沒有對錯之分。因為對初生寶寶來說,書的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其實是跟孩子看書時的聲音、所用的詞彚、以及與他的互動。不少研究也指出,初生寶寶能在幼嬰階段所接觸的詞彚數目,與他日後的語言發展有莫大關係。

初生寶寶能在幼嬰階段所接觸的詞彚數目,與他日後的語言發展有莫大關係。(作者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學習過程,是需要透過與孩子直接互動而促成的,若因各種原因把學習外判給電視或其他電子產品,都不能達到以上效果。每天跟孩子「讀」書,認真地「讀」出來,無論是甚麼書,只要是由父母讀出,並在閱讀時適當地加入眼神接觸,即使沒有很特別的喻言或深意,單是聲音與眼神,已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幫助匪淺。

打從雪雪半歲起,我就每晚堅持跟她看書,由起初只有圖沒有字的小布書,旨在讓她看色彩和感受不同觸感,到後來一起看帶有故事性的繪本,每一本都乘載著我們晚上的溫馨時光。我原以為,這只是一些媽媽自己很回味的親子時刻而已,直至有一次,跟雪雪在的士車廂內如常傾計,的士司機很驚訝的問我:「你的孩子有多大?」「兩歲多一點。」我答道。

「她懂說那麼多東西,你聽她那些對答,沒可能是兩歲多的BB吧!」跟所有父母一樣,孩子給人家這樣一讚,自然心裡有點開心。但我想說的其實是,自己平日要上班、上課,在日間能與雪雪說的話非常有限,全靠睡前小故事時間,成為了我們重要的親子時光,現在很多時在睡前,她會主動跟我說故事的內容,並懂得把細節鉅細無遺地表達,她算得上是個愛說話、詞彚多的小孩子,BB時期的閱讀習慣應記一功。

雪雪語言能力高,有賴嬰孩時期培養的閱讀習慣。(作者提供)

只要孩子能把閱讀與父母的聲音連接上,從此便不用擔心孩子會不愛閱讀。父母的聲音對孩子來說,永遠是最美妙動人的聲音,閱讀跟最動聽的話劃上等號,這種聯想,將會把閱讀這習慣化成孩子終身的愛好。

過了幼嬰階段,與稍大一點的幼兒閱讀,父母就更可以更多元化,除了說睡前故事, 可以的話,日間也多和孩子到戶外一起看書。18個月大的孩子開始想要更多自主性,那時不妨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圖書,鼓勵孩子表達他喜歡書本哪一部份、以及是因為甚麼?現在每晚也是由雪雪自選故事書給我講,她亦負責在看書時揭頁,由她控制閱讀速度,同時鍛練她小手的小肌肉發展。這種手心眼的協調,也是種對孩子有益的訓練。

以前我常常覺得,說故事時,必須要把故事說完才算。若孩子在中途打斷,我會慣性地請她先讓我「完成」要說的情節,而不是即時回應她。卻忘了這行動最重要的,不是要「完成」什麼。孩子其實是用另一種方式告訴我們,她投入在這故事當中 (因此才會有問題要問)。我們要做的,不是把閱讀當成工作,然後自顧自地完成「講故事」環節,不妨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在共讀時間邀請他們以各種方式回應。別小看孩子的觀察力及學習能力,即使是說過百遍的小故事,孩子依然會覺得新奇有趣,當中能發掘的細節依然豐富精采。現在我很樂意在說故事時被孩子打斷,畢竟,這是孩子成長的印記。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