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毀大富翁之一(談孩子情緒如何崩潰)

撰文:葉杏麗
出版:更新:
大人很容易會看輕一個挫折在孩子心目中的份量,覺得不值得為此哭哭啼啼。但如果嘗試代入情境,自己在很投入的事情中受到打擊,是否那麼容易就能抹掉呢?面對不同份量的挫折,我們要的時間會有長有短,小孩子要的時間要比大人長,只因大人閱歷深厚許多。
葉杏麗
(Getty Images)

我的 6 歲大仔「執執」是亞氏保加類(簡單來說,是一種高功能的輕微自閉傾向,語言認知強但社交情緒能力弱)孩子。感謝上天眷顧,他的「症」已減弱為一種「特質」,我把這特質歸納為「執迷」二字。

執迷的表現之一,當然是亞氏兒常見的興趣狹窄,但其實這問題不大,火車男有火車男的可愛。棘手的是,他思想容易偏執,把情緒逼入死胡同。情緒教育從來是我最大的課題,也迫使我不斷自省。剛剛這天,又見一例。

遇到小挫折 寧願什麼都不要

話說難得細佬午睡,我和他玩一款他本已駕輕就熟的變種大富翁,但在拍賣地皮時,才發現根據說明書是如此這般進行的,遂依正方法拍賣。執執因不熟操作而被我搶了地,他立刻情緒崩潰,頓足說:「我全部的屋都不要了。」

那時他手上有最貴的地、最多的屋,本來贏面很高,而我知道他需要熟習拍賣的方法,因此是刻意在棋子走至最不值錢的地皮時,才提出拍賣的,所以他的損失其實非常有限。然而,那怕是這麼小的一個挫折,他脆弱的心理也無法承受,以至認定自己會一輸到尾,甚至主動放棄、破壞自己原本一手建立的成果。

說得嚴重些,某程度上這也是一種自毀。透過毀掉自己原來擁有的一切,就能把原本的小問題,升級成為嚴重好幾倍的大挫折,如此就更能令自己的沮喪合理化。他不是刻意走這方程式的,小小的他不會這麼解讀自己。但我知道,這種模式很容易成為一種習慣,作為媽媽,我當然感到擔憂。

教孩子接受失敗 要合時機

孩子在棋局中鬧情緒,大人最自然的反應是認為小朋友扭計,盡辦法令他「不要扭計」。回想這幾年來,自從執執步入令他著迷的桌面遊戲世界後,我們最初也常糾纏於教他「接受輸贏」,「嗱,輸就係輸,唔可以扭計㗎」,「你咁樣唔啱㗎,發脾氣就唔同你玩㗎」。

父母的這些話未必是錯,但我漸漸發覺,問題是在孩子鬧情緒的哪一個階段去說這些話,而很多時候,我們會傾向說得太早,變成當孩子受挫折時,一表現出負面的情緒,就立即被制止。

先體貼後說教 讓情緒沉寂

大人很容易會看輕一個挫折在孩子心目中的份量,覺得不值得為此哭哭啼啼。但如果嘗試代入情境,自己在很投入的事情中受到打擊,是否那麼容易就能抹掉呢?

情緒是自然的,我們該接納它的出現,然後給予時間讓它沉寂。面對不同份量的挫折,我們要的時間會有長有短,小孩子要的時間要比大人長,只因大人閱歷深厚許多。

最令我在意的是,執執為什麼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小挫折升級至無可挽回的敗局呢?一個很大的可能是,我也曾多次過早壓抑他的情緒,令他的失落被否定。漸漸,他習慣只有把挫折升級,才足以表達心中的悲憤。如此想來,我也有不少值得反省的地方。

體貼的朋友,會在你心情差時陪著你,理解你,而非急於說教。同樣,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基本步是先肯定他的情緒(即使他極不理性),說「我明白你很難受」,在他情緒冷靜後才曉以大義。下一篇,我再談具體如何處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