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博評】亂世讀書只求搵食,究竟邊個有病?

撰文:黃偉豪
出版:更新:

DSE 放榜,六名新鮮出爐的狀元異口同聲說志願是讀醫,引起全城爭議。本來,有討論,有爭辯,才會有進步。可是,爭論的焦點似乎太狹窄,而且錯過了問題的核心所在。

個個狀元想讀醫,病了的其實不是人,而是整個社會。學生在大學及職業上的選擇,當然是個人自由,旁人不宜指指點點,但作為一個社會現象來分析,卻反映了不少制度的缺陷和時代的弊病,多於個人的責任。

無一個狀元的志願是選擇當領袖,如政治家,科學家,發明家等,負責化解人類社會的危機,開創未來的志業,而只願當如醫生和律師等技術官僚或專業人士,是社會有病的徵狀。並非說後者不重要,但這個社會不能沒有領袖或先驅者,否則,有誰來帶領我們克服眼前的挑戰,開創美好的未來。

要知道,無論是香港或是全世界,我們也不是正處於太平盛世,人人安居樂業,個個可以不理世事,只安心於在自己的專業範疇上努力打拼,有沒有領袖也不重要的年代。相反,世界上的問題多多,危機處處,包括了全球氣溫上升,環境和污染,金融泡沫等,均和全人類息息相關,香港不只不能獨善其身,甚至是處於風眼當中,災難一觸即發。可以說,我們在最需要有領袖的一刻,反而愈缺乏領袖,愈少人想當領袖,十分可悲和諷刺。

年青人的天性是創新,樂觀,自信,和不知天高地厚,他們多不願受人擺布,希望創造自己的命運。所以,值得我們去細心反省的,是為何所有的狀元只望投身於狹窄的專業,讀書只求搵飯食,但求平平穩穩,無驚無險過一生?是什麼的成長環境和制度,扭曲和矮化年青人的夢想,使他們甘心為五斗米而折腰,為金錢而下跪?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法律本是與醫科齊名,是狀元的熱門科目,但如今所有狀元均棄法律而投向醫科,相信和香港日益受衝擊的法治有關,是一個警號。

是什麼的成長環境和制度,扭曲和矮化年青人的夢想?(視覺中國)

我們病了的社會和制度,不只重視實用和搵食,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且往往集中於訓練守規則,聽指令的「順民」,而不是上天入地,看透世情,運籌帷幄,能統領天下的全方位領袖。

正如二十世紀的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卡夫卡(Franz Kafka)的名言:

「邪惡對善良瞭如指掌,善良卻對邪惡一無所知。」
(Das Böse weiß vom Guten, aber das Gute vom Bösen nicht. Selbsterkenntnis hat nur das Böse.)

道出真正的領袖不能只懂得善良,否則只是無知,更是幼稚,只會被邪惡打敗,甚至利用。而香港教育制度所訓練出來的狀元,即使品學兼優,也是過份單純,不知世途險惡,一心只希望投身於傾向執行指令的專業,把社會上的領導位置奉手獻上給邪惡,自己也淪為統治者眼中的聽教聽話的奴才。

在中國的歷史上,最出名的放棄醫科,全身投入理想大業的人當然是孫中山。他深明醫學往往只能夠醫好一個人的身,未必能夠醫好一個人的心,更不能扭轉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命運。他知道在亂世下行醫,往往只能自保,對解決真正的問題是治標而不治本。可惜,同樣處於亂世,如今香港最聰明和最勤奮的年青人,卻有剛剛相反的抉擇。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