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教育.博評】只有具創意的人才可以推動香港進步

撰文:李偉民
出版:更新:

在未來社會,競爭力不再是打低對手這般簡單,而是打低自己,創造出「能人所不能」的新東西,故此,將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需要創意,創意是未來的生命力。「創新及科技局」在2015年成立,至今差不多兩年,很多東西仍是樓梯響,市民期待非常。不過,香港在推動「創新科技」(Innovative Technology)之餘,更加急切、更加基礎性、更加影響整個大香港的:是儘早在社會、政府、企管、學校、各行各業推行「創意教育」(Creative Learning)。

有一家大機構,公司規定上上下下都要「再教育」,參加「創意領袖」(Creative Leadership) 的課程,因為全世界都講大師Peter Thiel「從零到一」(From Zero to One) 的理論:過去,只專注擴張式的「市場佔有率」遊戲已過氣,「敵不動,我不動」理論更加過氣」,任何企業如不「再生」(Rejuvenation) , 只會面對「衰落」(Degradation)。「創意」帶來的好處是創造了新的制度、新的事物、新的產品、新的機會、這新一種「從無到有,從0到1」的思維,代替了舊的「從寡到衆,從1到n」的舊時代,只有創意創新思維,才會為社會帶來進步和財富。

香港過去二、三十年,最「失敗」是那些在政府、企業、機構各單位的高位人仕自鳴得意,以為一切可以食老本,天天依然故我,在崗位上揮動一下金手指,修修補補,老爺車還是可以越走越勁。過去做管理階層的很喜歡用一個名句,那句話便是

「If it works, why fix it?」
「如果仍然用得著,為何改變?」

他們不明白現在的創意改革,是要避免下一波所面對的衰亡挑戰。所以,今時今日,仍然有香港人妄想「食老本」,只玩「市場佔有率擴張」的遊戲,或「打敗了對手,便可以休養生息」等的心態,絶對是要不得。

「創新及科技局」在2015年成立,至今差不多兩年,很多東西仍是樓梯響,市民期待非常。(資料圖片)

「創意」 的定義有很多,我最喜歡Dr. Seuss所說:

「Think left and think right. Think low and think high. Oh, the thinks you can think up if only you try」
「想左想右,想上想低,只有多方向思考才出到好主意」

未來,具創意的人才可當領袖,只有這些人可以推動香港的進步,因為他精於思考、主意豐富、勇於嘗新、擅長解決問題,創造新事物。具有創意的人,可以把創意思維應用於各行各業各崗位,帶動自我改良和更新,無論在管理、政治、法律、經濟、教育、醫療方面,都會貢獻很大。

今天的香港,大家說開展「科技創新」的時候,有没有同時在學校、機構、政府、以至整個社會推行基本的「創意思維教育」,故此,如只談創新科技,絕對只是單腿跳高,高極有限。現今的創意思維教育,基本包含5種過程:

1. 強烈好奇心,吸收新事物

2. 分析、思考、判斷

3. 提出新想法

4. 客觀辨證新想法

5. 開放包容態度去接納新事物,勇敢地執行新的改變

不過,當大家看看身邊有多少個「自滿者」、「古老石山」、「懶人」、「懷疑論者」?他們談起「創意思維」便會「嘴藐藐」,你就知道在香港講創意的困難重重:過去的成就,特別是財富的成就,今天卻成為香港人創意創新的絆腳石。

藝術文化是所有創意思維之源頭,小孩子要從小接受有關的薰陶,才可以加強他們的好奇心。(視覺中國)

我們以前唸中學,只分文科(Arts)和理科(Science)兩種。在90年代,加進了商科(Commerce),在今天,我們的教育制度要像外國一般,加入第4主流學科,即是「創意科」(Creative Stream) ,讓年輕人早一點有創意思維和實踐經驗。

現在,大家提倡「STEM」主流(即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但是許多專家指出這個「STEM」是不夠完整的,必須加進 「A」 即藝術(Art),要變成 「STEAM 」。因為藝術文化是所有創意思維之源頭,小孩子要從小接受有關的薰陶,才可以加強他們的好奇心、擴闊人生的視野、鑑評的品味。所以,不能期待年輕人只是讀完幾年大學的設計、工程學科,便可以脫胎換骨,成為優秀的創新科技家。大家看看歐洲、美加的教育,便清楚這一點,孩子只有幾歲,學校便安排他們去博物館、閱讀文學、觀賞藝術表演,做好創新創意的基本教育。

所以請大家深思一下,當我們忙於為令人趨之若鶩的「創新科技」去大力推動的時候,可不要忘記同時為這「創意」的重要基建,推動一下全民教育吧!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