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阿SIR,對於師生戀,我想說的是……

撰文:楓言
出版:更新:
我在學校工作了一段時間,很清楚,學生對老師——特別是男老師——的確是較易產生傾慕之情…對他們來說,老師的學識、課堂的表達技巧、課餘時對學生的溫文態度;甚或乎只要那位阿sir 稍為幽默風趣,都很容易被冠上「男神」、「XXBB」的稱號。社會風氣不斷改變,學生觀念也「日新月異」,潮語日日推陳出新,你總不能控制學生的想法、用語,甚至某些「過火」行為,因此,老師也要「自保」,避免「瓜田李下」,是必須卻不易為之的學問。以我的經驗,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楓言
補習社阿SIR是不是阿SIR?應該守老師的「道德操守」嗎?(遵理學校網上圖片)

為師者是否可以與學生拍拖嗎?

在討論師生戀是否可以接受前,首先要界定「補習老師」是否「老師」?

補習社「名師」就不算老師嗎?

事件曝光後,不少人指補習社只重公開試成績,專攻答題技巧,而且以金錢利益為上,「轉會費」或年薪高達數以千萬計,故不能算是老師。顯然,在教授課業以外,大眾對「真.老師」有多一點要求,期望他們在學識以外,有高尚的道德品格。

香港屬華人社會,中國古代如何看待「老師」這身分?不少人在中學一定有讀過《師說》吧,那一定記得以下這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老師的責任在傳授人生道理、教授專業知識及解決學生疑惑。可見古人對老師的要求,不止指導學業知識,亦期望其有一定德行。

事實上,社會普遍會給老師或從事教育人士戴上光環,認為他們理應比一般人有更高的道德修養,否則,早兩天的「群育學校遷校」事件便不會出現對反對遷校的校長群起而攻之,當中不少批評就是衝着他的身分而來的。

再看補習社網頁的導師簡介,不難發現人人均以「名師」自居,既自稱名師,該機構又稱為「學校」,公眾對「名師」有一般學校老師的期望,亦為人之常情吧。更何況,現時不少補習名師常強調自己會在課餘時間,關心學生的情緒、分享做人道理,以突出自己不是只重成績忽略學生品行的「真.老師」;公眾因此對補習名師有道德要求,也具合理基礎。好了,既然開始,是否可開始討論師生戀是否有問題了?

戀愛是兩個人的主觀情感,如不涉及性行為,或再準確一點,如不涉及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在法律上並無不可。有什麼公司、機構會對僱員的私生活,甚至是跟誰人發生關係,加以過問?

問題是這次事件,有關「學校」的負責人多次高調表態,先說報警,後說成立委員會調查,強調查出事件真相,必會向女生作交代。事情很明白:就算「學校」本身,都認定師生戀有問題。

關鍵自然在「期望」。父母把子女送到補習學校,奉上高額「補費」,怎會對學校及老師沒有期望?有人說,愛情本是美事,何以有違品格?只要兩人真心相愛,何問題之有?我看來,問題主要有二:

第一,補習名師大多利齒伶牙,又懂宣傳包裝,在學校設計的關係上,經常處於較有權力的位置;相反,「學生」年紀尚少,心智未成熟,所作決定可能未經深思熟慮;當面對學識肯定比自己遠為豐富的「名師」,加之社會對老師「高尚品格」的定型,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及傾慕,實不足為奇。

因此,師生戀的問題在於,基於師生的身分,兩者實在是處於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加上道德倫理的觀念,不論由誰作主動,師生戀往往會被人認為,是老師以自身的權力地位,利用學生對其信任,乘虛而入,總結是「這是不道德的行為」。就算在外國,老師與學生發展戀情甚至性關係的例子也不罕見,但最終老師也多被辭退,背後原因如出一轍。

第二,老師和學生有戀情,即使清者自清,也難免令人覺得你有所偏私,背後可能有利益輸送,如何令其他學生信服?

老師日常工作經常需要評估學生,由班際競賽以至默書、測驗、考試,均由老師負責評審批改,因此,秉持「客觀」及「公平」十分重要,否則如何真實呈現學生表現?如何做到有效回饋??早前不正正有一位副校長被揭發,把考評局機密資料洩露予其前學生戀人嗎?

基本如中一面試,若有教職員的子女報名,也需申報;子女入讀自己任教的學校以後,同時身為家長的老師也不能任教子女的班別、甚至級別。那是最基本的利益申報,因為關係是利益衝突的來源。

社會風氣轉變 老師也需警惕「自保」

我在學校工作了一段時間,很清楚,學生對老師——特別是男老師——的確是較易產生傾慕之情。學生在其年齡階段,實難分清何謂愛情。對他們來說,老師的學識、課堂的表達技巧、課餘時對學生的溫文態度;甚或乎只要那位阿sir 稍為幽默風趣,都很容易被冠上「男神」、「XXBB」的稱號。社會風氣不斷改變,學生觀念也「日新月異」,潮語日日推陳出新,你總不能控制學生的想法、用語,甚至某些「過火」行為。

因此,老師也要「自保」,避免「瓜田李下」,是必須卻不易為之的學問。以我的經驗,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切勿與異性學生單獨相處

老師既然有責任「解惑」,學生要求問功課,怎能拒絕?

但如果有異性學生要求獨處問功課,或有意,或無心,不論校內課室或校外溫習室,必須斷然拒絕。

盡量減少讓學生產生錯覺的機會

學生往往心智不夠成熟,加上年紀尚少,表達方式簡單直接,甚至在時下風氣影響下,即使不是對你特別有興趣,但遣詞用字充滿曖昧的情況並不是罕見。例如:

「阿sir,邊個邊個話好鍾意你呀」
「你叫我讀書我實會讀架,係咪你親自幫我補先」
「你真係好勁呀,識咁多嘢,真係勁鐘意你囉」

類似的對答甚至更過分的例子,都不勝枚舉。

面對這些情況,嚴厲的,當然可以直面指出學生的不當,但即使不想如此,也要盡量小心應對,例如把話題帶會正經的學業問題,或冷淡地當聽不到,然後離開。

切勿以為只要無心,或純粹想和學生打好關係,而用類似字眼對答。否則,單向的可說是傾慕,雙向的,便成了 flirt(調情)。

使用通訊軟件和學生溝通要特別留意

要完全避嫌,最好的做法,當然是完全不用通訊軟件和學生溝通。畢竟,這種溝通即使不是面對面,但多數是兩人之間單獨對話,氣氛或用字,可能會有所不同。

可是,現今科技發達,學生活動又頻繁,是很難完全避免的。如果要帶課外活動,有學生遲到,用訊息或電話通知是正常不過。又例如,中六學生已進入 study leave 的階段,不用回校,以 Facebook 或 Whatsapp 問學科上的問題,也無可厚非。

重點在對答時,要確保用字盡量恰宜,千萬避免使用太多情感豐富的字眼,即使學生面對情緒問題,要加以安慰,亦須盡量小心。用資訊軟件溝通,事後必然留下「證據」,萬一被斷章取義,甚或乎被放在網上公審,之後會發生什麼事,相信不用我多說。

事件發會擾讓多久,無人知道,但當中涉及的道德爭議,老生常談得來,在瞬息萬變的社會,卻又確實是需要更多智慧去處理 。還望公眾——特別是「網民」——在「抽水」,「食花生」的同時,可以多作深思和有意議的討論。

(本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