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觀念:一種新界人被迫出來的美德

撰文:Sheeta
出版:更新:

最近被新界西朋友洗版,大呻住在新界西需要有幾堅毅。作為(前)二十多年的新界東居民,我對西方朋友遭遇深有共鳴。
自懂事以來我就住在新界東,雖然在地理上較近九龍市區,但其與世隔絕的情況跟新西也不遑多讓。偏偏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我都在市區唸書,大部份同學們仍在倒頭大睡時,要花超過一小時到學校的我已經在巴士上,在任何聚會中像灰姑娘一樣要去趕尾班車,這種事大家早就看慣了。
正如《新界西人絕對係一群堅毅嘅物種》作者所言,我和朋友們之間一直存在時差。

【相關文章:新界西人絕對係一群堅毅嘅物種】

早前上水至大埔發生多宗車禍,導致整個北區交通嚴重擠塞。(香港突發事故報料區fb專頁)

多年下來我有個未經科學驗證的觀察。普遍新界人較市區人有時間觀念,因為我們都習慣要預時間返工返學,遲出門的成本比市區人高得多-晚一班車可能就碰上大老山/東隧最繁忙時段,一旦遲起或錯過尾班車,要坐的士成本太貴等;此外,我們提早出門的時間成本在整個行程比例不重。反正整個行程要一小時,提早5-10分鐘出門算什麼?久而久之,「提早出門」這個概念已經成為日常習慣。在這個遲到當老奉的社會,算是一種被逼出來的美德吧?

雖然新界人經常投訴交通諸多不便,但後來我發現即使走到不同的城市,自己也下意識地尋找跟市區有一段距離的房子,每次有香港朋友來探訪,都會說,你這個地段還蠻像你香港的家附近。英國每個社區通常有條較興旺的街道,統稱為high street,商店都集中在一起,我在倫敦搬了幾次屋也沒有一次住到high street 或它的邊上,因為不喜歡一出門就見到一堆陌生人和剛從酒吧出來的球迷,非常沒有安全感。

這個傾向在搬到新加坡後更為明顯。在這個小小的島國,本地人可以接受的通勤時間為15-30分鐘,同事們對於我選了一個要走10分鐘才到地鐵站、從出門到進入公司的一刻要45分鐘的地方紛紛表示驚訝,但我卻情願住在方圓一公里只有一家社區小商店的地方(這種地方在新加坡還真不常見),以換取馬路車聲離我遠一點、見到的天空大片一點。

新加坡人傾向住在鄰近工作地點的地區。﹙路透社﹚

或者大部份人主要因為樓價問題而住得偏遠,但信我,市區那種超級方便的生活模式也不是人人都會喜歡。香港市區的發展密度在全世界數人數二,有時我覺得已經到了違反人性的地方。在新界,即使高度發展地區如沙田大圍,其密度之高也遠不及紅磡灣仔。我親證不少朋友長大後搬出市區後又搬回來,他們的堅毅不是逼出來的,而是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重新掌握自己生活節奏,樂於住在傳說中有牛的地方,也不願被高樓和商店包圍,不願掩沒在急速的城市發展中那種堅強和毅力。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