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無明.來稿】病了的,或者是香港人的心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狹窄的空間,彷彿令人的大腦也得窒息停頓了。
香港,本來就是如斯的一個地方。

《一念無明》電影中從一個狹小的劏房切入,一開始讓觀眾已經有一種「侷住」的感覺。(《一念無明》電影劇照)

文:博多多

《一念無明》電影中從一個狹小的劏房切入,一開始讓觀眾已經有一種「侷住」的感覺。黃世東(余文樂飾)是一個極令人心痛的角色,雖然受躁鬱症所折磨,但他不是一個無理取鬧的人。反之,由離開精神病院到與既陌生又血濃於水的父親(曾志偉飾)相依為命,心中愛恨交纏,於多次不同的場境都散發出比一般人更躍動的生命力。於好友婚禮中的不憤宣言、多次與父親糾結的對話、一幕幕照顧母親(金燕玲飾)的委屈、工作面試中與老闆的坦然表白,令每一次的情緒爆發都顯得情有可原、迫不得已、卻恰如其分,把該有的憤慨和尊嚴都得到展現和捍衛。人活着,無非為了有尊嚴的活着,可惜,狹小的生活空間容不下。

余文樂演活了阿東這個坎坷的角色,照顧患重病且經常失禁又情緒失控的母親,成為生活壓力的導火線,母親的意外離世,令他被判入精神病院,與未婚妻 Jenny(方皓文飾)的意見不合,好友工作壓力過大導致自殺等,無論是個人抑或環境因素,都理所當然的把他推到人生的情緒谷底。

阿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以充滿負面情緒且銳利的說話刺透他空洞的心。

「我好後悔生咗你呀!」
母親生前說。
「你可唔可以正常啲呀!」
父親說。
「我好憎你呀!」
未婚妻說。

如果能修補的話,可以如何改寫這些傷透人心的對白?!

黃世東(余文樂飾)是一個極令人心痛的角色,一幕幕照顧母親(金燕玲飾)的委屈,令每一次的情緒爆發都顯得情有可原。(《一念無明》電影劇照)

飾演父親的曾志偉,細膩且動人的情感流露,晚年潦倒卻仍有人性良知的生活態度,多番的覺醒和領悟,向阿東多句的道歉,與同路人(病患家屬)分享的反思,字字鏗鏘,讓過去未能彌補的過錯及不負責任,淡淡的畫上句號。

神來之筆為隔壁房的小男孩,童言初心令人覺醒,一句句小王子的讀白,給予阿東沈重情緒的一刻喘息,不致那麼孤獨,顯得鄰居的排斥和媒體報導的渲染更俗不可耐。

作為一個從事精神復康工作的一分子,認為電影中最寫實的部分正正是描述兩父子分別尋求醫療服務、社福機構及宗教力量等的協助時,都顯得這些援助蒼白無力,幽默地展現出香港另一面的不足,精神科醫生漠視的態度,用不足三十秒的時間跟進病況,背後揭露着醫療人手不足的情況;社福機構同路人分享活動時,諷刺地道出醫院精神科專科床位不足問題,病患家屬雖用扭曲的理由以得到所需之援助;未婚妻於宗教活動的個人見證分享,單方面狠狠地將阿東的故事赤裸地揭露於人前,未勉令他難以承受;鄰居的恐懼、歧視及逼遷,揭露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的無知,同時完整地解構兩父子生活的無助和困境。

如把場景切換回到現實中,每一個角色沈重的情緒或者可以有更好的出口或處理方法,令事情能有更多轉彎的餘地。的確,整套電影貼地的呈現香港人精神健康狀況,也許令你揪心之餘,更能讓你驚覺要關注自身以致身邊人的心是否「病」了,情緒有否也患了「感冒」?!電影中引用「小王子」的名言作為結尾:「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你才能看見一切。因為,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相信成功地在觀眾心裏留下故事信息的餘溫。

今天,香港高等教育普及率已達到七成,面對不同的人和事,為何社會大眾的嘴臉仍像未改革開放的囧態。或許就是因爲人性的軟弱吧,面對恐懼和自利當前,不願意理解和包容,才令社會繼續的撕裂。平等、人權、自由、尊重、開放等,仍應該是我城所繼續追求及秉持的核心價值。

最後,借用阿東於工作面試中的一句對白:「我都可以好 order 咁 bipolar 㗎!」不亢不卑地告訴我們,情緒是能夠有條理地管理的,精神病本身並不可怕。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