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躁鬱症患者看《一念無明》:無知無情是現實的本相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香港本來就是個功利的社會,重物質私利,輕人道精神,自私自保,視為理所當然。無知、無情,又豈會花時間和精神去了解深究?
子衣娘娘

文:子衣娘娘

稍稍遲入場,才坐下,便深被臥病在床的金燕玲震攝住。自身作為一個躁狂抑鬱症患者,我傾向相信金燕玲飾演的這個母親,除了身體的疾病外,也同樣受著這個情緒病的煎熬。看她有時情緒激動,說話急促地埋怨余文樂這個兒子;而更多時候,她又在極度抑鬱的情緒中感懷身世,後悔當年嫁了一個不中用且一走了之的丈夫。在訪問中知道,金燕玲是在一天內完成拍攝所有場景,不同面貌,多個層次,可謂神級演技。她的「一念無明」,是無明地選擇從悲苦中過活,如她同患此病,那麼,她的經歷便即是「因」,亦是「果」。

躁鬱症亦有先天的遺傳因素,若余文樂是遺傳了這個病,亦無不然。潛藏的先天因素加上外來的壓力——照顧情緒波動患病的母親、供樓、計劃結婚,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底下,并導致母親意外死亡,讓他發現自己患有此病。可是,「一念無明」,知道又如何?雖然那出走多年的父親,似乎覺悟到親情不能外判,希望負起作為父親的責任,但看他的經濟能力,所處那個困獸似的劏房環境,又是否可以帶來美好的改變?父親的「一念無明」,亦是眾多情緒病患者家屬的問題,他們有些是不想去理解,亦有些是想去理解卻無能為力。他們都會有擔憂、恐懼、焦慮、不知所措,甚或想逃避的情緒。

眾生的「一念無明」,更是現實的本相。香港本來就是個功利的社會,重物質私利,輕人道精神,自私自保,視為理所當然。無知、無情,又豈會花時間和精神去了解深究?

電影中讓我最唏噓無奈的場景,是父親陪兒子到公立醫院覆診,整個過程公式答問兩三句,時間沒有兩分鐘,可…真實不過!父親想多了解的…兒子希望可以治愈的…都沒有答案。而讓我最深刻的場景,是電影完結前的最後一幕,余文樂在天台上企跳。那刻,余文樂演得好,那種無助亦無路可逃的神態,讓我感動。如果我也是他?如果真能往下跳?也許,或能在這片困局中釋放,獲得真正的自由。一切皆空,一念無明。

才坐下,便深被臥病在床的金燕玲震攝住。(電影劇照)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