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來稿】Uber成功 因為的士服務太失敗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黃俊瑯(新思維副主席)

Uber進入香港市場短短數年雖已得不少港人歡心,但並不代表Uber在香港的發展就能一路順風。香港政府一直指Uber服務並不合法,所以警方亦不時拘捕司機,早前警方又再次大規模一舉拘捕了21名司機,更表示不排除拘捕更多司機及調查是否有人協助或教唆他人犯法,其勢似誓要踢Uber出港。但Uber的死對頭並不是政府,而是的士業界現存的問題。這些年來Uber可以說是直接搶走他們的生意,的士司機當然對Uber恨之入骨。的士業界曾為此抗議,指市場被這些「白牌車」蠶食。但重要的是,市場只不過是他們拱手相讓出去,Uber成功並不是因為違法,而是現存服務有嚴重問題。

早在Uber在香港發展前,市民已經對的士提供的服務怨聲載道。2012至16年有關的士服務的投訴個案數字持續上升,去年就共錄得10357宗投訴,較五年前增加了14%。更有網民力數的士司機「十宗罪」,指Uber能取代的士是罪有應得。當然筆者亦不能在此把「十宗罪」一一數出,但的士行業的確普遍存在三大問題,令市民對的士厭惡無比。

的士行業的確普遍存在三大問題,令市民對的士厭惡無比。(資料圖片)

第一是「揀客」,市民要成功上的士並不容易,的士司機為了爭取時間賺取最多金錢,並不是個個乘客也肯載的。路程太近,嫌錢不多。太遠,又阻着他們交更或收工。所以他們問問你去哪後,若不合符他們預期便用各種籍口「拒載」。去年,運輸署接獲有關拒載的投訴個案有2719宗,佔全部投訴個案的26%,五年間拒載個案的升幅更接近三分之一,可見拒載的問題非常嚴重,而市民也十分被動,遇到拒載當刻只能不斷截一下部的士直到有司機願意載為止。

第二是「揀隧道」,相信大家都知道紅隧和西隧的擠塞程度相差有多遠,所以的士司機亦會刻意「兜路」選擇收費較高的西隧過海。紅隧全年的士流量由五年前的1139萬架次,下跌至上年的971萬架次,跌幅達14%。相反,西隧的士流量在5年間由613萬架次上升至639萬架次,上升了4%。但隧道費是由乘客支付,乘客連選擇道路的權利也被奪,被逼支付更多金錢以方便司機。

第三是「車齡老」,由2007年至去年,首次登記的全新的士合共有8877架,而的士牌照登記總數為18163個,顯示這十年間首次登記的全新的士佔全港的士的49%,意味著全港超過一半的士的車齡超過十年。的士車齡高有機會令意外風險增加。資料顯示2015年涉及意外的士總數有4332架,當中近63%是在2006年前出廠、車齡超過10年的的士。

本來選擇搭的士就是因為這比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更快捷和方便,但以上種種無不令市民感到無奈和憤怒。更令人感到氣憤的是,的士已成為大型公共交通工具以外唯一的選擇,平時截的士就像買六合彩一樣,少一點運氣也不行。Uber的出現令市民能避免「拒載」、可以指定路線、更能對每位司機進行評價,有問題更可立即向Uber投訴及提出賠償。科技的發展解決了人們許多生活的問題,亦能大大改善現存服務。這必然會引起與傳統行業的競爭,但是不是為了保有傳統行業的利益就置市民的利益於不顧?政府不應一刀斬踢走市民的選擇,而應找出方法讓兩者共存,或者讓傳統行業過渡以不被時代淘汱。科技發展是大潮流,不是用法則及政策就能阻擋,更何況這還是處於大部份市民的對立面。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