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渣馬報名制度能否增加透明度,以釋跑友疑慮?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Sealion Kwok

渣打香港馬拉松(本文簡稱渣馬)報名的公眾抽籤結果已於上星期四(21日)揭盅了。抽中的歡喜,後補的繼續等,不中的不爽。

自己第一次參加這個「幸運大抽獎」,無抽獎運的我竟然中了十公里跑的名額。回想在2002年第一次參加渣馬十公里賽,當時要由尖沙咀經西隧跑往金紫荊廣場,報名是郵寄方式,不用一早搶先寄信報名,考慮一兩個星期都無問題,沒聽過有報名失敗的。隔了數年沒跑渣馬後,2010年「升呢」報名參加渣馬半馬賽,隨著時代進步可以網上報名,但仍保留郵寄報名,那時考慮幾天後網上報名了,過程十分順暢。到了2012年剛入秋的一個早上,同事提醒我渣馬今天開始報名了,晚上回家吃過飯安頓好才施施然上網報名參加半馬,怎知只剩下挑戰組,唯有硬著頭皮報名挑戰組,加把勁練習跑進兩小時內,結果2013年渣馬半馬得償所願。當年秋天渣馬報名時打算「乘勝追擊」再參加,不料報名當天早上太多人報名弄至官網大塞車,花了個多小時才報名完成。

2014年渣馬中途腳傷變成DNF一族。同年秋天渣馬報名獻新猷,推出「渣馬達標跑手」報名,可惜當時成績只計2014年渣馬沒追溯期的,唯有專心養傷兼看人報名。報名當日又是海量的人導致官網塞爆,跑友怨聲載道。到了2016年秋天渣馬報名大改革,除了將達標跑手報名推廣至田總本地賽事及指定認可賽事,還摒除先到先得報名概念,改為公眾抽籤。那時傷癒已「復出」參加過比賽,雖則時間上達標但比賽不屬田總指定認可,沒得達標報名,加上見近兩年關於渣馬報名都是負評多,就算這年改為抽籤都是首次,猶豫中最後都是看人報名,可惜公布結果後同近年一樣,怨聲載道兼充斥負評,看似公平的抽籤制度都有部份人申訴「不公、黑箱作業」疑慮處處。

跑友針對今年渣馬抽籤制度的討論。(長跑長友Facebook截圖)
跑友針對今年渣馬抽籤制度的討論。(長跑長友Facebook截圖)

從十多年前渣馬由報名至完賽過程順利,至近年未跑先鬥報名快,又或未跑先要夠好運;由跑友報名渣馬是輕鬆理所當然的,至近年像「打杖」兼不滿。從認識的人得悉以及網絡上看,可能是以下原因:報名名額透明度太低。

首先,多年來都有「持田總運動員註冊證」優先報名(比達標跑手及公眾更早報名),參加田總認可屬會就可辦理「註冊證」,持「註冊證」優先報名渣馬各組別(十公里/半馬/全馬)分別有多少人?
第二,以渣馬達標及田總本地賽事和指定認可賽事達標資格,報名渣馬各組別分別有多少人?
第三,撥給贊助商的名額有多少?預留一定名額給贊助商無可厚非,畢竟他們是出錢出物資的。
第四,據官網指出海外參加者都是要經抽籤程序,但大會有沒有預留名額給「海外來港跑步旅行團」?
第五,抽籤機制是怎樣?從沒參加過較易中籤,參加過多次較難中,還是純粹隨機抽樣?

多年來公眾不知道參加名額的分配,除去優先報名,達標報名和贊助商名額,還有幾多名額是給公眾的。但總名額,報名人數及完賽人數卻公開。雖然田總既不是政府部門又不是慈善機構要公開所有數據,但參加人數達香港總人口百分之一的體育活動,涉及眾多參加者以及人力物力,活動增加多一點透明度對大眾有益無害,最少釋除不必要的疑慮。

此外,忽發奇想,渣馬抽籤能否仿效「抽居屋攪珠」方式,報名時編配一個報名號碼(不同組別報名號碼的位數不同,十公里五位數,全馬七位數),結果由公開攪珠而定。例如用報名號碼最後兩個數位定中籤及揀時間分組次序。參加者先核對中籤與否,再看攪珠次序。攪珠次序在先,首先可在特定時間內揀時間組別;攪珠次序在次,則在之後的特定時間揀時間組別。雖然只是奇想未必可以實行,但田總應考慮改善報名抽籤程序,不用背負「不公、黑箱作業」之名。

跑手與電車同行,就是渣馬的風景。(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