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鐵溺斃.來稿】跑季又到:如何避免運動猝死?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Sealion Kwok(註冊護士、中大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理學深造文憑畢業生)

星期日(十月廿二日)早上,欣澳舉行三項鐵人賽,新聞報導一參加者在首項泳賽中溺斃。報導指死者為一名六十多歲男子,有高膽固醇問題及曾做「通波仔」心臟病手術,在泳賽時突感不適並揮手求助,救生員即時趕至,男子上岸後昏迷隨即施以心外壓急救,送院搶救最後回天乏術。這不幸事故,旁人覺得可惜,「RIP」等不絕於耳;亦有人認為「咁老又有病都仲去玩比賽」,「不自量力」。其實無人想發生這種不幸的事,而且生命寶貴,無人會故意玩弄自己性命的。入秋後又是大小跑步賽越野賽密集的日子,過往亦發生過於運動比賽中參加者猝死的事故。與其事故後「馬後炮」,不如想想怎樣避免。

運動猝死有多種原因,例如腦部及脊髓受創,中暑,低鈉血症,哮喘發作等;但大部份猝死是由於突發性心臟問題。而較年青人士(35歲以下)多與心臟結構問題有關,如心肌肥大症;較年長人士多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如冠心病。希望以下建議可以避免運動猝死情況出現:

1. 健康檢查

了解個人健康狀況,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指引(ACSM's Gul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2010;詳細見附圖)回答有關問題以區分不同風險人士:

a. 已知患有心血管/胸肺(如哮喘,慢阻肺病)/代謝性(如糖尿,甲狀腺功能亢進)疾病的問題
b. 關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問題:男士年齡45或以上,女士年齡55或以上/家族冠心病史/吸煙習慣/生活習慣過於靜態/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c. 關於心臟胸肺和代謝疾病的症狀:胸口痛/靜止時氣促/不能躺下呼吸/突然昏厥/腳踝腫脹/心悸/間歇性跛行/已知心臟雜音/日常生活出現不正常氣促或疲倦

(ACSM's Gul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2010)
(ACSM's Gul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2010)

高風險人士(a及c項都答是)建議參與運動前就醫及作進一步檢查;中風險人士(b項其中兩項或以上答是)建議參與高強度運動前就醫及作進一步檢查。

坊間有提議參加運動比賽前,除了簽「生死狀」外還要遞交醫生證明。個人認為難以實行,因為一般檢查如靜態心電圖不能完全偵測到,而向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如運動心電圖等則較昂貴,未必人人能負擔。如在公共醫療系統增加此服務,資源及人手緊絀下亦非常困難。

2. 量力而為

運動要循序漸進,新手由低強度開始(自覺竭力指數 RPE 3或以下,見下圖)。

自覺竭力程度評分方法。(作者提供)

參與耐力運動如長跑,每星期增加里程為10%或以下。有發燒,流感或感冒症狀就留在家裡休息,不應勉強去比賽。如有以下狀況,應立即停止並求助,不要「死頂」:

身體有任何不適感覺如暈眩,作悶
痛楚,特別是心口痛及會遊走的胸痛
極度氣喘
心跳非常快且不規則

3. 選擇運動比賽

現今部份運動比賽增加了繽紛組或體驗組,路程較短或競爭性較低。參加這類比賽可挑戰自己,感受氣氛之餘亦不會給個人太大生理及心理壓力。

4. 充足準備

要有足夠睡眠;運動或比賽前兩小時吃一些較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及較易消化的食物如通粉,喝足夠的水;期間亦需補充水分;如運動需時90分鐘以上,建議飲用運動飲料及吃能量啫喱,以補充失去的電解質和糖分;要有足夠熱身(特別在寒冷日子,增加血液循環及產生熱能)。

最後,如運動或比賽期間發現有人暈倒,停一停看一看,需要時給予幫助或呼救。記得在數年前某跑會舉辦的復活節長跑賽,一名參加者暈倒地上,附近的參加者(記得是一位急症室醫生)發現並停下察看,發現暈倒者無呼吸脈搏隨即進行心肺復甦法,送院搶救並轉往深切治療部最後救回一命。這件見義勇為的事令我印象深刻,比賽有很多機會,但生命只有一次。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