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林鄭要展施政新風 諮詢模式須與時並進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自今年七月中開始,特首林鄭月娥已就她的首份施政報告展開諮詢工作,惟政府一直沿用諮詢不同的政治團體和業界代表為主的方式行事,一般市民根本難以得悉諮詢的範圍,遑論有渠道就施政報告直接表達意見。如今網絡發達,政府是否應該與時並進,增設各種從網上收集意見的渠道,甚至搞網上直播諮詢會,以增加透明度呢?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今日(30日)會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就《施政報告》提交意見。(林若勤攝)

特區政府成立至今,諮詢方式一直沒多大變化,例如政府在每年發表施政報告前,特首和主要官員會約見不同的政治團體和業界代表交換意見,試圖平衡各方面的意見。然而,這種諮詢模式是封閉性的,政府到底吸納了多少諮詢對象的意見,以及如何從不同意見中作取捨,外界很多時並無足夠的資訊作出判斷。

甚至乎,不少市民連政府就施政報告進行諮詢,也毫不知情,待他們想表達意見時,政府原定的諮詢期已經完結。當一些政策和公眾的期望存在落差,市民或會因而責怪政府鬼祟地諮詢或作假諮詢。但另一邊廂,政府有時也感到遭受不公對待,因為當局強調已進行了多場諮詢會,但有些人總是在諮詢期滿後才提出反建議。或因如此,造成了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溝通鴻溝,市民不滿政府政策「離地」,政府則認為有人為反而反。

白宮網站的聯署網頁「We the People」自2011年開始運作。(網上截圖)

搞網上諮詢是世界新趨勢

事實上,隨着公民社會的發展日趨成熟,政府愈來愈難以單靠諮詢各個政治團體和業界代表,便以為可充分掌握民情。反之,現時公民社會多股新興勢力崛起,正正反映着愈來愈多人認為傳統政治團體和業界代表不代表他們,所以使用舊有的諮詢模式很有可能會愈來愈脫離民情。但公民社會各個新興光譜之間的意見,也不盡相同,在這種「民意」趨向零散化的狀態下,政府難以透過單一的途徑收集到完整的各方意見。

政府要應對這種新形勢,就要有新的思維,而互聯網是必須善加運用的工具。現今互聯網科技愈趨發達,市民在網上表達意見已成為了常態的一部分,不少公民社會的新興勢力,也是倚仗互聯網與網民接觸而累積知名度,一個與時並進的政府,絕對需要回應時代轉變帶來的新需求。

其實在國際上,不少政府都已積極地透過互聯網吸納民意。例如美國政府早已設立「We the People」請願網頁接收網上民意;而內地在每年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之前,政府當局也曾嘗試在官網舉辦《我向總理說句話》等徵集網民意見的活動,過往時任總理的溫家寶,更曾親自出席網上直播節目,和網友對談。或許有人覺得,這種只是「門面功夫」,但無可否認的是,連中國內地也開始需要透過互聯網和民眾對話,足見現今政府難以迴避這個新趨勢。

(梁振英facebook專頁)

港府過往五年落伍 林鄭須急起直追

可惜的是,香港政府過往五年的行事方式與這個大趨勢背道而馳。最明顯的是,上任特首梁振英不但刪除了曾蔭權年代遺留下來的「香港特首辦」臉書專頁,他的個人臉書專頁更設下重重關卡,只有他所揀選的「梁粉」網友才能留言。可想而知,上屆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方法有多麼落伍。

不過,林鄭月娥經過特首競選的洗禮後,理應不難明白網絡空間對爭取民心有多大的重要性,而她在上任後,也馬上啟動了其個人臉書專頁,開放讓公眾留言。既然她有意透過互聯網接觸市民,她理應嘗試仿傚其他地區加強舉辦從網上吸納民意的活動,甚至透過網絡直播,把傳統的諮詢活動帶到網絡空間,並以她首份施政報告的諮詢工作作為試驗,讓公眾感受到政府有意加強諮詢透明度的誠意,亦讓施政報告的各項建議更加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