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不利民主社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最近,一段有關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在接受電視直播訪問時「睡着」的影片瘋傳,獲網民轉載逾萬次,就連白宮社交媒體主管斯卡維諾(Dan Scavino)亦轉載「抽水」。然而,這段影片其實是合成得來的假新聞。縱使影片製作者承認「惡搞」,但難保有思慮不周、先入為主的人信以為真,甚至因此考慮在大選不支持拜登。這亦帶出近年一個非常嚴肅的議題——假新聞毒化輿論環境,導致民情受到誤導。

從該段影片可見,節目主持人正在訪問拜登,但後者卻閉目低頭,甚至還發出鼻鼾聲。主持人要求拜登「醒來」,電視屏幕下方則寫着「正在播出:拜登」、「此次選舉的重要性」。部份觀眾看畢影片,應會得出拜登「昏庸無能」、「不適合做總統」的結論。雖然發布的Twitter用戶已向路透社承認影片經他「剪輯」,出發點只是「玩吓」,但估計已有一些人受到影響——共和黨選民或者更看不起拜登,中間派選民可能會重新考慮是否支持他。

拜登受訪時「睡着」的影片,是合成得來的。(網絡截圖)

此事只不過是社交媒體輿起後、全球假新聞橫行的最新例子而已。「心水清」的人會盡量查清事實再決定是否轉載,但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有這種自覺。還記得在上屆美國大選前夕,有假新聞網站「報道」某間薄餅店是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的孌童基地,結果引起一名信以為真的男子持槍到店內「救人」。而在香港,同樣的鬧劇也屢見不鮮,例如有藍絲深信「民主派初選」引發第三波疫情,也有黃絲誤信「韓寶生」被警察殺害。

先入為主無助辨別真相

美國、香港均是發達社會、教育水平相當高,但這並不意味人們對「假新聞」有免疫力。即使是平時十分精明的人,有時也會不慎誤信謠言;也有一些人本身就懷有某種信念,一看到合乎自身信念的資訊,而資訊的闡述方式「天衣無縫」,便會先入為主地信納。如此情況實在不幸,因為不必要的誤解、猜忌、甚至敵意就是這樣引起的。

假新聞毒化輿論環璄已愈來化常見,新加坡等國便已制訂了相關法律打擊。雖然立法有可能矯枉過正,變相打壓言論自由,但這並不改變假新聞的錯誤性質。營造一個人人為自身言論負責、判斷基於客觀事實的環境,是必須的。對白宮社交媒體主任等在上位者而言,他們必須明白自己的言行在社會上有影響力,因此必須格外謹慎;普通人也是責無旁貸,遇到不確定的資訊便要使用網上「Fact Check」工具核實,不應立場先行,「隨便share」。只要更多人培養求真意識,假新聞即使無法完全禁絕,起碼可以降低其負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