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内地港人增多 港府政策要跟得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周二(15日)表示,預計約1.8至3.8萬常住内地港人受出入境限制影響,未能返港覆診拿藥,故擬委託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跟進。疫情封關已大半年,香港政府除了在2月初委托工聯會協助郵寄處方藥物給滯留內地的港人,便再無措施。如今終又想起這一群體的困境,也算是遲到好過冇到,但也反映政府在中港人口流動的配套政策不足。

雖然香港政府不能靠把港人推向内地的方法,解決香港就業空間、安老資源、醫療服務等不足的問題。但是社會也不能否認香港與内地千絲萬縷的聯係和日益密切的現實趨勢,更不能無視有愈來愈多港人因著生活模式、習慣或有家人親戚於内地,又或抱持葉落歸根等想法,更傾向在内地、或跨境工作與生活。目前,港人前往内地工作與生活已愈來愈普遍。因此,香港政府應該與内地積極合作,讓居内地港人有便利的環境,進而讓香港居民可更自由地選擇居住地。

港府委託港大深圳醫院跟進無法回港覆診的醫管局病人情況。(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連人口統計也沒有

然而,政府根本未有全面具體地掌握在内地居住港人的數據,又談何支援呢?目前,香港缺乏對居内地港人數據的各專項統計,想要瞭解該類狀況只能從内地機關、香港出入境、社會福利署福利申請等數據方面東拼西凑。即使是距離最近,交往最密的廣東,政府亦無港人居住的準確數字。因此,香港政府也就難以準確掌握不同年齡、省份人群的具體面貌和需求,更無從談支援。

基本數據既已不足,政府的支援服務更是缺失。以最需幫助,政府也鼓勵最多的安老服務為例。政府在過去20年中,主要工作在於推動香港長者異地領取長者津貼,比如廣東計劃、福建計劃。然而香港政府對於長者異地養老的醫療、院舍安排則少的可憐。比如目前長者的醫療券在内地只可於深圳港大醫院使用,且沒有擴展至住院服務。對於居住於非深圳市的香港長者,則處於既沒有香港醫療券可用,也不享受内地醫保的困境。想在内地居住院舍的長者,也幾乎沒有選擇。社署在2014年6月開始的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只包含分別位於深圳和肇慶的兩間院舍兩個選擇,以至受益不過百逾人。

羅湖港人子弟學校。(網上圖片)

基本的醫療養老既已如此,其他方面更乏善可陳。隨著前往内地工作港人的增多,港人子女入讀當地學校的困難也漸現。僅就相鄰的深圳而言,無論是深圳政府還是香港政府都無港人入讀的清晰指引,只能在網站論壇互相交流,摸索經驗。其實,香港政府若能主動與内地政府交流,解決港人子弟入讀當地公立學校的流程,反能推動兩地人才更無後顧之憂的交流。

可見,雖然中央和港府都在宣傳兩地融合,也有愈來愈多港人想選擇於内地生活,但政府沒有配套政策。也就難免會讓市民產生香港政府只是想要把長者人口、醫療問題甩向内地的誤解。這次疫情下跨境家庭和居内地港人的種種困境只是一次預演,港府若再不能將中港融合從政治口號化為現實,這些特殊時期的困境只會變成常社會問題,香港政府也將追不上現實與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