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新加坡無懼財赤破頂 港府豈能續當守財奴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將於下周三(24日)公布財政預算案2021,疫情令政府財政開支大增,官員一直預告要謹慎理財。但率先於今周二(16日)發表預算案的新加坡政府,即使財赤打破自獨立以來的記錄,仍肯花數以百億抗疫紓困。港府實應勇於利用過往儲備改善民生福利,建設未來,讓港人樂意在這城市長居打拼。

市傳香港政府去年度赤字達3,000億港元,粗略估算佔同期經濟生產總值逾一成。星港兩地以GDP計算的經濟規模相若,據新加坡預算案,2020年財政年度的赤字達649億坡元(約3,790億港元),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3.9%,打破自獨立以來的赤字記錄,副總理及財政部長王瑞杰預計2021年度仍錄得110億坡元赤字。

但即使政府赤字同創新高,當地官員鮮有像香港官員般經常聲稱會財政枯竭、需要限制開支云云,他們只會提及在經濟復甦時應該平衡預算,以及在往後數年增加消費稅。這一方面因為新加坡財政底子厚,可以必要時動用國家儲備金補貼庫房,另一方面是表示官員看長線,不急於一時三刻填補庫房缺口。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在2021財政預算案宣布推出總值110億新加坡元的應對疫情措施,以繼續幫助新加坡人和企業渡難關。(資料圖片)

財赤嚴重 兩地官員回應迥異

為了解決當下人民困難,新加坡政府撥出約70億坡元短期支援家庭、僱員和企業,例如推出各式各樣的家庭開支補助、消費券,以及靠調低補貼比例來延續對航空、旅遊、藝文等困難行業的保就業計劃,同時又對連續失業或被放無薪假三個月或以上的員工和自僱者給予額外現金補助。另外,當地政府將今年增加的支出放於醫療衞生、國防和交通運輸範疇,並在未來三年撥款240億坡元鼓勵企業轉型創新,包括支援企業數碼化生產鏈,注資運用先進科技和具前景的企業等。

當疫情打亂了不少國家長遠佈局之際,新加坡政府日前又推出國家第三份綠色綱領,尋求在2030年達致一系列減廢、減碳和綠色經濟目標,滿足《巴黎協議》要求,而其財政預算案演辭則花了約四分之一的篇幅於此一範疇,提出收窄購買和使用電動車跟燃油車的成本差距、廣建六萬個電動車充電站、就新建的廢物處理設施發行綠色債券,以及逐步增加碳稅等長遠措施。

陳茂波出席香港電台「眾言堂」節目,諮詢公眾對預算案的意見。(陳茂波網誌)

補回昔日過錯 更要穩定民心

反觀撇除赤字後仍坐擁逾8,000多億元儲備的香港,官員總會說這幾年已經大幅增加社會福利、醫療、教育等開支,難以擺脫舊有守財奴思維,渾然不知他們所作所為只是在追落後,距離佈局將來仍然相當遙遠。疫情暴露種種民生問題,尤其是失業和退休保障缺陷,以及醫院和醫生培訓不足,完全是過往多年過於勒緊褲頭所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要「應使則使」,但觀乎他無意推出失業援助金等應急措施,證明此話仍未兌現。

財政預算案除了是政府宣布來年的資源分配外,還是政府闡釋發展方針的時刻。新加坡在今年的預算案強調後代國民需要可持續的環境,抵禦比新冠肺炎更長遠而嚴重的災害,因此必須未雨綢繆,這種精神無疑值得港府學習。可惜香港近年人心思變,移民與否成了社會熱門話題,特首林鄭月娥不久前還說「一個人最終選擇哪兒安居、發展,完全是他的自由」,但港人生於斯長於斯,總會對香港一事一物有感情,如非必要不會考慮移民,而特首是香港的領導者,更應設法透過政策鼓勵港人安居,培育後代,而非對人才流走無動於衷。同為管治者的陳茂波,應該藉預算案提出財政分配藍圖,在推動疫後經濟之餘,更能勾勒香港長遠發展方向,挽回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