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基金」是議政質素的照妖鏡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民建聯議員蔣麗芸周四(13日)在立法會動議促請政府設立「新生代基金」紓緩跨代貧窮。議案內容不但反映出香港議會的質素低下,更難以觸及社會問題的癥結,何況議案本身並不具約束力,最後亦遭其他建制派代表反對否決。議員們日後必須提升政策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廣度,才能為港府的施政出謀獻策。

資料圖片 /AD(羅君豪攝)

單靠儲錢不能解決跨代貧窮

蔣麗芸議員為紓緩跨代貧窮,周四動議「設立新生代基金,協助香港新生代籌劃未來」的議案,促請政府為本港新生嬰兒及18歲以下兒童設立基金,透過政府與家庭共同持續供款及投資收益,鼓勵及協助新生代儲蓄。基金可設立豁免比例供款,協助有經濟困難的家庭,以便鼓勵家長及早為孩子籌劃未來,增加新生代向上流動的機會。

新生代難以向上流動無疑是迫切的社會問題,但解決之道絕非政府幫忙儲蓄就能解決。議案雖然美其名為紓緩跨代貧窮,但箇中對象卻是涵蓋所有兒童,這種無差別作法根本沒有對準跨代貧窮只出現於低下階層的問題,既得利益者的後代依然活得風流快活;其次,蔣麗芸認為設立豁免比例供款可協助有經濟困難的家庭,惟這種資源再分配的用意實與現行其他福利政策差別不大,反而只會增加無謂的行政成本和工作;最後,新生代難以向上流動的問題,絕非單單因為儲蓄不足所致,而是涉及本港側重工商行業、宏觀經濟增長呆滯、經濟結構轉型未能追得上大專畢業生的升幅等結構因素,其餘像供樓負擔沉重令子女教育開支減少等問題都直接影響了新生代的機遇,絕非單讓年輕人多儲錢便能迎刃而解。

官員與代議士質素難言合格

當蔣麗芸發表完動議議案後,一眾官員卻儼如發表小型施政報告大會,爭相宣示各決策局現行的政策。過程中有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大談現行的免費教制度和學生資助計劃,又有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分享青年政策,細數「青年生涯規劃活動資助計劃」、「內地專題實習計劃」等項目,再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分享政府目前的社會福利服務和措施。儘管羅致光亦提及當局有責任確保公帑優先運用於弱勢社群,但官員們卻無人察覺就是因為現有政策的不足之處,才會導致新生代難以向上流動的情況出現,故再大談已推行政策不但是答非所問,更不能證明當局已經有所作為。

另一方面,儘管無約束力動議通過後政府亦可以置諸不理,但其討論過程也折射出立法會的議政質素。建制派至今一直難以洗脫橡皮圖章的觀感,但是次亦有部分議員尚能保持頭腦清醒。例如自由黨的易志明表示蔣麗芸動議與早年的「嬰兒基金」計劃相似,而且政府資源應該用得其所,不可以無差別地運用公帑,但類似例子卻寥寥無幾。其餘像同黨的梁美芬議員,即使表明對該動議有所保留,反對理由竟然是自己投資基金的經驗不好,故拒絕以正面態度看待任何基金,此等議政質素何其低下!

政黨政治在港發展多年,議會裏卻仍有議員作出如此空泛的倡議、討論,這間接反映了各黨派的政策研究基底不足。縱然蔣麗芸的初心值得嘉許,其團隊亦明白跨階層流動可以保持社會活力,但提出倡議時絕不能忽略眾多結構成因,單純地鼓勵政府增撥資源,然後期待問題突然消失。相反,任何動議至少亦應有政策目標、背景資料、受眾範圍、成效評估、所涉成本、以及一套邏輯完整的論述等,至少讓人明白政策的來龍去脈和重要性,才能達致拋磚引玉之效,牽引出能夠改善社會治理的有益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