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可以幫手促進就業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食物環境衞生署周三(9日)公布,將會就轄下36個街巿、合共304個空置攤檔舉辦公開競投招租。然而是次招租的數目僅佔總空置攤檔不足兩成,而且限制不少,難言是有效運用資源幫助基層就業。

本月21日,食環署將會就轄下304個空置攤檔展開招標,攤檔涵蓋非食物類乾貨、濕貨和食物類乾貨或濕貨等,並公開予所有年滿18歲的常住居民競投。不過這次招租的數目僅佔全港空置攤檔17%,而且亦有不少放租限制,不一定符合當局聲稱「更有效運用空置的公眾街巿攤檔」和「為基層巿民提供就業機會」兩大目標。

租務安排「兩頭唔到岸」

雖說食環署將攤檔合約縮短至一年,較以往非短期租約三年為少,而每月租金競投底價由520元至1.3萬多元不等,亦遠較私人市場為低,但當局卻另有規定指商戶租約期滿後沒有續租權利,此舉自然大大削弱有意長期營運者的投標意欲。再者,署方安排的一年租期也未必能吸引短期租客。因為在經濟不景的市道之下,現時不少私人市場業主已變招推出數月短期租約以吸引租客承租,其衍生的「快閃店」在鬧市屢見不鮮,故此這次食環署安排似是「兩頭唔到岸」,長期租客有其續租顧慮,短期租客卻嫌租期太長。

與此同時,食環署街市空置攤檔甚多也是個老掉牙的難題。截至去年年底,本港公眾街市共有逾1,800個空置和凍結檔位,空置率高達13.5%,如灣仔燈籠洲街市有整層丟空多年、元朗同益街市又因滲水問題而十室九空,黃大仙彩虹道街市及荃灣街市亦係人流稀少。這結構性問題一方面是源於市民在公眾街市購買糧食和日用品的習慣不再,人流已轉向設有空調和衛生環境更好的超市或商場,另一方面又因為街市本身的設施過時與管理問題等令其吸引力更加相形見絀。

換位思考一併解決就業問題

不過,市民對公眾街市檔位尚有一定的需求。去年底天水圍天幕街市(臨時街市)公開招租時,食環署收到超額申請66倍,可見低廉租金成本始終有其吸引之處。無奈署方現時「蟹貨」眾多,總要想個創新又符合當代市民的消費模式,以提升其資源運用效率。

舉例來說,2009年施政報告委託市建局研究中環街市大樓的保育政策,其活化後將會把傳統街市改建為大眾化的零售和餐飲設施和休憩用地,概念上正正符合了當下市民的消費喜好和習慣。政府未來在公眾街市現代化的工程上可以參考此一作法,嘗試為街市注入新元素、重新審視其用途和功能,而非單純增添、修繕空調和排水系統;更甚者還可以考慮將公眾街市打造為青年人小本創業的基地,將舊有的茶檔、豬肉檔搖身一變成咖啡室、共享空間等消閒娛樂場地,如此既可協助解決就業問題,又能處理公眾街市空置情況,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