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只懂追趕進度 卻難估何時完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港鐵於周四(12日)發佈今年上半年業績,記者會的重點之一是沙中綫過海段的進度。令人失望的是,行政總裁金澤培已經放棄訂下目標,只回應港鐵在「一日一日咁追」。完工無期,既表示市民不知何時才有另類過海選擇,更可能表示以公帑支付的工程費尚未見頂。究竟港鐵有多關注工程進度?

早前港鐵不時在公開場合交代沙中綫過海段的工程總體有進展,截至去年9月底達到88.9%,現時是94.3%。然而,九成進度的說法含「魔鬼細節」,像立法會文件便透露有幾項工程是明顯落後的,包括第二期新列車、加建閘門、屋宇設備工程和最關鍵的信號系統,其進度在本年3月底只及七成多。

當中的信號系統問題是指列車在分線行駛時會被「帶錯路」,即錯誤跟隨上一架列車行駛路段而進入錯誤的車站,加上在試車期間出現「假衝燈」。因此即使其他工程完工,但信號系統一天未穩妥,新線也無法通車。

金澤培表示,已全力推進沙中綫過海工程,重要工程如會展站和金鐘站等已有一定進展,形容「係全力追趕緊」。(李澤彤攝)

不懂何時通車 項目管理失職

其實在此之前,會展站已接連出現連續牆建造出錯以及沉降超標等東西,而紅磡站更被揭發剪鋼筋、漏填檢測表格等工程流弊,導致工程一拖再拖,重創市民對港鐵工程質素的信心。金澤培在年初已說達到明年首季通車目標「比之前更加嚴峻」,現時更形容信號系統和新列車投入服務延遲令整個工程都被拖延,甚至還說要等測試營運階段過後才能夠對通車時間表所有把握。

港鐵追趕工程進度責無旁貸,但港鐵身為項目管理人,更要同時管理及控制工程成本。因為沙中綫採取「服務經營權」建造和營運模式,整個沙中綫項目是公帑出資,港鐵理應更謹慎運用,責成各承辦商交代所屬工程進度,然後適時向政府和公眾交代預計完工之日,讓政府「埋單」計算耗用多少公帑。

會展站亦被揭承建商未有按圖則施工,在安裝最後一層的臨時支撐架前,挖掘工程已超出可容許的深度。另外,承建商又誤將幅牆的鐵籠正反兩面調轉。(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然而,港鐵偏偏輕視自身審慎理財之責,反而卻一直利用服務經營權機制索取公帑,儼然視政府為提款機,例如不久前就向立法會取得額外撥款,增加工程預算額至908億元。按港鐵最新估算工程造價為約830億元計,港鐵理應仍有資金「走盞」,可以減低其完工無期導致缺錢的擔憂,即使對通車日不夠把握也不重要。

加強政府監督才可止亂象

至於監督港鐵的運輸及房屋局縱容港鐵申請撥款,不要求港鐵為工程開支「封頂」,也是失職。雖然政府已經決定在往後委託港鐵興建新鐵路線時回復「擁有權」模式,制度上不再為工程「包底」,日後可謂對公帑多一重保障,可是若然港鐵與承辦商繼續如斯馬虎了事,忽視工程的質素和死線,恐怕未來項目都會一樣手尾多多。

日前中央政府先後出手監管金融機構、外賣平台、校外教育機構,一切舉動都是旨在保障民眾利益,不會因為對手是巨企就手軟。港鐵主宰香港集體運輸命脈,故強而有力的監管更見必要,而要避免前述亂象再現,自然需要嚴加監督鐵路規劃、建造及規管,並且加快讓鐵路署早日落實運作,為港人把關和令港鐵循規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