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面對的第三個歷史時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下簡稱「六中全會」)在本周四(11日)閉幕,這次會議是中共中央總書記暨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二屆任期內最後一次重要的中央全會,而其最主要議題便是推出《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內容將對1921年至2021年這100年間中國共產黨歷史進行一次回溯和總結。

這份歷史決議將是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雖然外界普遍預期習近平將繼續連任至第三任期,但這次會議仍然被認為是一個階段的總結而備受關注。過去發出兩份歷史決議時,中共都面臨着巨大的變革期。毛澤東在1945年第六屆七中全會發表《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時,中共正面臨日本侵華結束後國共將爆發全面內戰的時勢,而鄧小平在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發表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則是中共經歷完文革等一系列政治運動後,重新確定改革開放發展路線。

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下簡稱「六中全會」)在本周四(11日)閉幕。

第三次歷史轉捩點是什麼?

那麼現在即將發出的第三次歷史文件,又是面對着怎麼樣的歷史轉捩點?中共近年經常強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從國際層面上說對它最明顯的挑戰自然是中美角力陷入白熱化。美國鷹派希望施壓壓抑中國發展,這將成為中國繼續發展一個最大的潛在隱憂。

然而除了美國之外,當下中國面臨的歷史分歧點,絕對不只有來自美國的壓力。中共百年完成了消滅絕對貧窮的階段性成果,對於過去二百年一直在困苦中渡過的中國而言,這是歷史性的。進入下一個歷史階段後,中共將要面對的新問題是如何在當下的世界環境中繼續實踐社會主義。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尚未正式脫離經濟學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經濟長年急速發展所積壓的貧富懸殊也亟須緩解。

在這種背景下,習近平近年強調的「共同富裕」原則,就如同鄧小平當年所強調的「改革開放」一般,將成為未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政策路線的中心精神。今月《求是》雜誌節錄習近平從2012年11月至今年9月期間的數則講話,主題強調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是終身課題」,而「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這其實已預示了中共未來的重點。

管治與中央集權

在實際治理上,習近平將可能更進一步強調中央集權的歷史正當性及重要性。不少評論都認為,習近平治下九年致力於打貪、改革地方財政等各方面,實質上削弱了地方勢力,不斷強化中央集權。但從客觀的角度而言,走向更高度的中央集權與改革管治兩者對中共而言是密不可分。

「共同富裕」將是未來發展主軸。

事實上,歷史上的大國並非不想中央集權進行管理,而是科技水平無法滿足。古羅馬帝國如此龐大,最終不得不將帝國分而治之,先是四帝時代,後來再收窄作東、西羅馬兩個帝國。其原因不外乎是資訊傳遞、科學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科技上的局限。但反過來說,一旦科技解決了這些問題,中央集權集中處理問題的優勢便會突顯出來。我們現代所講的大數據分析,不外乎也是一種中央集權而已。因此,習近平強調的治理現代化,從某程度上看,其實就是善用集中管理的優勢,進行科學化的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