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朴槿惠被罷免 難言是民主的勝利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本周五(3月10日),韓國憲法法庭通過彈劾總統朴槿惠決議,她被即時免去總統職務,成為韓國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總統。對於不少韓國民眾來說,朴槿惠倒台固然是民主的勝利,但與此同時,朴槿惠事件亦反映韓國政治弊病叢生,若然財閥政治、政治制度等問題得不到根治,就算倒了一個朴槿惠、只怕還會有無數的朴槿惠。
猶記得朴槿惠上台時,喊出了「開啟實現夢想的國民幸福時代」的口號,如今卻因身陷貪腐風暴被罷免,更失去了司法豁免權,勢將面臨被刑事起訴,甚至有機會淪為階下囚。但諷刺的是,朴槿惠的下場,卻一定程度反映了韓國民主化的成就。

韓國總統朴槿惠「親信門」案特別檢察組公布調查結果,指確認朴槿惠與崔順實共謀,向三星集團收賄430億韓圜。(路透社)

兵不血刃罷總統 民主化里程碑

其實韓國的民主化,只是最近三十多年的事,朴槿惠的總統父親朴正熙,就是在1961年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在他的鐵腕管治下在位長達18年,在1979年遭暗殺身亡。其後的總統全斗煥,亦是透過發動政變上台,他更派兵血腥鎮壓反對運動,造成數以千計的民眾死傷,亦即是震驚世界的「光州事件」。直至1987年,社運領袖朴鍾哲被警察嚴刑拷問致死,觸發其後席捲韓國全國的「六月民主運動」,全斗煥才被逼下台,韓國才逐漸走上民主化之路。

因此,朴槿惠被罷免的意義是,相比過往韓國領導人被趕下台,往往伴隨著殘酷的血雨腥風,就如她的父親朴正熙連性命也不保,但朴槿惠則是由嚴謹的議會、法院程序,完成整個罷免過程,民眾的示威、抗爭活動,普遍也是和平進行。可以說,韓國是在「兵不血刃」下,就將朴槿惠逐出青瓦台,民眾已不用再為更替政權而犧牲性命,成為韓國民主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但必須要留意的是,韓國自從有民選總統以來,亦有總統都「不得善終」之說,除朴槿惠之外,此前的李明博、盧武鉉、金大中、金泳三及盧泰愚,其家人甚至自身,都捲入了貪腐醜聞,其中盧武鉉更是因家人被指涉及貪腐問題,最終選擇了跳崖自殺。歷代韓國民選總統都擺脫不了一個「貪」字,或許反映出,朴槿惠事件未必是一個孤例,背後或顯示韓國在民主化過程中的結構性缺失。

相信很多人會即時聯想到一直為人詬病的韓國財閥政治,政黨與財閥的關係每每密不可分,而「財閥治國」之說,更是甚囂塵上。事實上,韓國的財閥規模龐大,一直壟斷韓國經濟,根據2015年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提交的報告,頭5位財閥加起來的收入,就佔韓國2015年GDP 58%。

韓國財閥勢力大 官商勾結難治

也許就是因為財閥富可敵國,左右國家經濟,以致其肆無忌憚,甚至公然勾結政要,以謀取利益。在去年,已然有媒體揭發達50家韓國企業曾向朴槿惠的「閨密」崔順實名下的基金捐款,而是次彈劾案中,正因三星、樂天、SK等企業的「捐款」,令朴槿惠被視作有受賄之嫌。而多位前總統,亦曾被揭發與財閥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此更證朴槿惠事件並非孤例。

另一方面,亦有人會認為,朴槿惠的墮落,或許和南韓的政治制度有關。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總統任期為5年,不能連任,此制度的設計原意有二。一是汲取軍政府長期統治的歷史教訓,防止一人專政,杜絕倒退回威權統治的一切可能。二是令實現民主化後的韓國總統免受連任壓力而有所顧忌,於任期內秉公執政。

固然,從盧泰愚開始,歷經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及至朴槿惠,政權順利交替,無疑達成制度設計目的,但其引起的問題亦不容忽視。一方面任期過短,政策難以延續;另一方面,總統政治生命短暫,難免預先為卸任後鋪路,而以南韓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總統為卸任謀後路難免要與財閥沾上關係。而事實上,每當韓國總統進入任期尾聲,皆爆出涉及財團的貪腐案件,而冰封三尺,亦豈是一日之寒?

總統密友可干政 裙帶關係之惡

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可能是出於韓國的民族「劣根性」。韓國是一個講求人情,甚至可說是裙帶關係盛行的社會,因此,總統本身能否遠離各種利益誘惑或權錢轇轕,本來已非易事,總統的身邊人要抵得住引誘更是困難,例如崔順實竟向梨花女子大學施壓,逼使校方破格「關照」其女兒入學,而校方竟然就犯。而且本身並無官職在身的崔順實,更能自恃與朴槿惠的私交,在青瓦台橫行無忌,凡此種種,正好揭露出韓國在民主化的面紗下,裙帶關係的扭曲與醜惡。

距離1987年韓國人民以公投的方式通過了新憲法、恢復民主選舉制度,至今已近三十載,但朴槿惠正好警醒韓國人:韓國的民主發展,其實仍處於顛簸之途。縱然今次朴槿惠下台,但如果上述的種種問題未得到解決,只怕朴槿惠不會是最後一個涉貪的總統,要說韓國的民主已取得「勝利」,實際上恐怕仍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