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峰會失威 拜登要看得懂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第九屆美洲峰會周一(6日)在美國洛杉機舉辦,是成立以來第二次重回美國本土舉行。深受門羅主義影響的美國視美洲為其勢力圈及後園,美國政府近來積極於國際上發揮外交影響力,對美洲自然亦不會怠忽。

不過今次的會議似乎未能收到預期中的成效。作為東道主的拜登政府以人權及民主為理由,拒絕邀請古巴、委內瑞拉及尼加拉瓜三國參加,引起了其他美洲國家不滿。幾乎大部分美洲國家都批評美國的做法,墨西哥、洪都拉斯及玻利維亞等更拒絕出席或是改派較低級官員出席峰會,令美國陷入相當尷尬的局面。

墨西哥總統洛佩斯表示不會出席美洲峰會。(Getty Images)

強調政治意識難做好國際治理

美國意欲重拾世界領導力,但卻又拘泥於政治意識形態,最終兩者必然會產生矛盾,美洲峰會中美國的尷尬局面無疑就反映了這問題。拜登政府所描繪的全球治理要以美國價值觀為中心,這令其外交路線變得黨同伐異,只與所謂價值觀相同的國家交朋友,並且孤立其他價值觀不相同的國家。

然而,世界的運作並不會以意識形態為壁壘,當下很多國家面對的問題例如新冠疫情、高通脹、經濟放緩等都是全球性的,因此美國這種割裂式的「朋友圈」外交無法有效地解決很多國家所關心的問題。例如這次會議的其中一個主題是氣候變化及減碳,但地球的氣候是所有國家共享的,只招呼「朋友」一起討論,難道可以解決問題嗎?更具體一點,哥倫比亞多年來受困於委內瑞拉的非法移民問題,假如會議根本不邀請委內瑞拉又如何解決問題?

美國自身的經驗也說明了,「朋友圈」外交對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美國意圖孤立俄羅斯,終使能源價格飛漲,最終不得不尋求中東、委內瑞拉及伊朗等被美國定性為「不民主、不自由」的國家幫助。美國對中國千方百計地孤立,但卻也無法脫勾,現實上仍得與中國繼續交往。可以說,價值觀外交只會成為小圈子外交,根本不能做好全球治理。

圖為6月6日,在美國洛杉磯正在張貼,美洲峰會的巨型海報。(AP)

各國得求共存異

上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對中國政策的重要演說,強調美國想「再次證明民主制度可以應對緊迫的挑戰、製造機會、並提升人的尊嚴」。然而,要證明自己制度的優越,並不需要與其他制度或價值觀隔絕,仍然可以通過互相合作、理解的方式向其他國家證明這點。

美洲峰會中各國對美國的批評證明了大部分國家期望的全球治理是大家通力合作,互相溝通務實地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排斥異己的方式去搞「小圈子」組織。無論是美國或是歐洲也好,都得承認除了西方之外,世界各國存在有很多不同的價值觀,不能要求所有國家都有相似的政治模式。即使是普世認同的民主和自由價值,在不同國家也有不相同的理解。正如美國經常強調的宗教自由觀念,它無法以傳教士般的心態要求所有國家都要有相同的政治信條。要真正做好負責任的大國並做好領導全球的角色,就必須對不同的價值觀有包容性,學懂在全球治理上求共存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