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垃圾治理的新征程
來稿作者:周小稞
5月27日,紛擾香港社會心頭數月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政府官宣暫緩實施垃圾收費並將刊憲廢除相關的法律公告,筆者三個月前撰文中的悲觀預測不幸成為了現實。在當時的文章中,筆者曾指出「如果今後幾個月的宣傳與溝通還不能讓社會各界信服有關的垃圾收費政策能夠有效解決香港面臨的垃圾問題,那麼特區政府實有必要暫停有關政策的實施,重新規劃設計更為循序漸進的、更加有針對性的、著眼於有效解決垃圾生成量、垃圾分類管理與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系列政策,並持之以恆地加以落實」,並預言「這項在設計上就先天不足、在落地中又準備欠充分的減廢政策極大可能淪為民眾眼中的『勞民傷財』而半途而廢」。
垃圾收費的暫緩實施無疑是特區政府過去多年來推進環保事業的一大挫敗。它不僅反映出政府相關部門在政策制定上的明顯缺失,也暴露出政府相關部門在政策落實上的嚴重不足。而在垃圾收費上表現出來的「急於求成」、「畢其功於一役」的施政心態以及「簡單粗暴」、「省事敷衍」的施政風格,也不只是僅存在於相關的環保部門,在特區政府的其他不同部門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不光環保部門需要從此次挫敗中汲取深刻的教訓,特區政府上上下下也應該對此次公共政策事件進行分析、反思、總結,避免類似事件的再度上演。
對垃圾收費的及時而果斷的叫停,成功避免了一場可能的公共政策災難,就這一點而言,特區政府的表現值得點讚。但除了勇於認錯,還需敢於糾錯,知錯就改,才能善莫大焉。香港的環保事業不能因為此次的挫敗而再次陷於停滯,政府的相關部門更不能因為此次的挫敗而再次走向懶政。知恥而後勇,特區政府應該以此次事件為契機,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再出發,踏上垃圾治理的新征程。對此,筆者有以下建議供特區政府及相關的部門參考:
第一、盡快發佈垃圾治理白皮書。垃圾治理是一項社會綜合治理大工程,但香港卻一直沒有一份像樣的有關垃圾治理的政策白皮書。有鑒於此次垃圾收費功虧一簣的一個主要原因正是政策設計上的缺失,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召集相關的專家、學者與持份者,在總結香港垃圾治理的成敗得失並參照其他國家垃圾治理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完成一份高質量的、可操作的垃圾治理白皮書,以作為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垃圾治理的政策綱領、路線圖與時間表。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不能再扮演「門外漢」的角色,把政策的話語權交予外部的專家學者,而是應該成為「主心骨」,在關鍵的議題上有自己的主見與決斷。
第二、聚焦垃圾治理的全方位與系統化解決方案。垃圾治理涉及到有關垃圾管理的方方面面,從垃圾的生成到垃圾的分類再到垃圾的最終處理,每一個環節都有大量的問題要解決,有大量的細節要關注。那種「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不僅無知而且愚蠢,最後就像此次垃圾收費一般「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將垃圾治理涉及的各項議題做進一步的分門別類,然後就每一個小的議題釐清問題並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再按照環環相扣的原則以及先易後難的順序,有步驟地逐個推向社會,最終實現垃圾治理的「水到渠成」。
第三、教育固然重要,強制也不可或缺。人天生都是懶惰的,壞習慣不易改掉,好習慣不易養成。有些陋習的糾正,縱使千萬遍的「苦口婆心」,不如一次像新加坡鞭刑那樣長記性的「當頭棒擊」。以垃圾分類為例,其中的道理老百姓都心知肚明,但真正要持續地做起來並最終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除了自我的主動意識外,可能還需要一些強制性的、帶有懲罰性的措施,通過懲戒那些遲遲不願按照要求進行垃圾分類的違規者來達到「以一儆百」的效果。
第四、能不用收費的方式解決問題,就不要收費。香港是一個商業社會,大家對錢看得很重,也習慣了政府一直以來的低稅率,因此對政府任何一項新的收費政策都會相對敏感。此次的垃圾收費正好戳中了一般民眾的痛點。按理說,民眾確實應該為垃圾處理付費。但在民眾看來,當前由物業公司收取的昂貴的物業管理費已涵蓋了垃圾處理費用,而按單位面積收取的物業管理費也符合了垃圾生成越多、收費越高的原則。新的垃圾收費成為一種重複徵費,自然不受民眾的待見。因此政府需要轉換思路,在同等有效的解決方案中盡量選擇非收費的方案。
第五、調動市場力量參與垃圾治理。在當前資源日益緊缺的大環境下,廢物回收再利用實際上是一門有利可圖的大生意。筆者在深圳休閒居住的小區外過去幾十年一直有一對收破爛的夫妻,既幫助解決了小區的垃圾回收處理,又成功養活了一家老小。正是因為有利可圖,這些收破爛的正成為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一支有生力量。特區政府也應該扶持這樣的市場力量,鼓勵甚至要求物業管理公司直接參與廢物回收的經營或將垃圾回收再利用外包給外部的、甚至包括大灣區的廢物回收公司,既讓住戶受益,又讓公司賺錢,也減少了政府的相關支出。
作者周小稞是紫荊黨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