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撤辣招需有序 先放寬BSD可兼收搶人才之效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下月25日發表,房屋政策相信依然是重中之重,尤其當樓價及地價持續回軟,政府有何措施應對市場最新趨勢,備受公眾關注。自樓價開始下跌,市場泛起一片撤「辣招」之聲,但「辣招」分不同種類,要撤招也應分階段,按緩急輕重逐步進行,而最優先處理的必然是買家印花稅(BSD),因這樣同時可吸引內地或海外人才來港發展,令他們在購置物業時成本減低,這樣絕對有利香港整體發展。

來稿作者:袁順圍

要討論撤招,必須先了解「辣招」起源。在本港買樓必須支付從價印花稅(或稱釐印費),2010年起,政府開始透過調節不同從價印花稅率,作為控制樓宇需求的「辣招」,最初推出的額外印花稅(SSD),屬於第一批「辣招」,旨在打擊短炒行為。當局2012年10月推出的「雙辣招」,其一是買家印花稅(BSD),當時背景是不少內地資金湧入新盤市場,為遏抑非本地買家購買本港住宅物業,政府在原有從價印花稅之上額外收取15%BSD,而另一辣招是加強版額外印花稅。

樓市暢旺時,「辣招」的確做到政府想要的效果,但現在不少人認為樓市今時不同往日,筆者認為,如一次過毫無懸念地撤銷所有辣招,未必是穩定市場健康發展的最好方法,反而按步就班減辣,效果可能更好。

回想2016年政府「加辣」,將印花稅稅率劃一上調15%,若然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擁有其他物業,或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公司名義買樓、不論是首置或非首置,從價印花稅均劃一為樓價的15%。所以減辣第一步,理所當然地先將15%買家印花稅放寬,有政黨建議減至6%,這屬合理幅度。不過,筆者認為最首要的是放寬合資格國內或海外人才在港置業的種種限制,豁免他們繳付買家印花稅(BSD)及新住宅從價印花稅(NRSD),並取消「先徵後退」安排;如這類人才留港未夠7年便出售物業離開,就需繳回稅款。

政府或許擔心豁免某類人士的特別印花稅會否受非議,但其實世界各地為了引人才進駐,都給予很多特別優惠。以內地杭州市作例,當地政府推出的吸引人才計劃,會有最多達800萬元的資助,諾貝爾獎得獎者以至省青年科技獎得獎者,都有不同程度「購房補貼」,在住宅公開「搖號銷售」時,合資格人才可參與三輪「搖號」,中籤率特別高,當局目的是想他們快速落房定居,安心投入工作或研究。其實本港亦一直有輸入專才計劃,前提是這些獲准豁免BSD及NRSD的人才,必須通過專才計劃的審批,IT、建築或任何行業都可,最重要是確保吸納的都是能真正幫到該行業增值的人士。

要吸引人才就要撤樓市「辣招」,因為人才考慮應該到哪一個城市發展時,除了行業前景及職位薪酬,居所也是重要因素。他們希望長遠發展,發揮所長,在當地置業亦是順利成章,如香港在這方面的稅項特別高,必然令人卻步。現屆政府正積極想方設法搶人才,筆者認為如當局豁免他們繳付BSD,等同發出歡迎來港置業作長遠發展的正面訊息,表達出「招攬誠意」,一切都會事半功倍。

免除符合資格的人才繳付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後,政府下一步可考慮因應樓市情況放寬SSD,循序漸進撤辣。無論如何,筆者希望當局以整個大局出發,將搶人才、穩樓市、振經濟串連一起思考,出招要精準也要快速,切忌猶豫不決,否則就會被同區競爭對手拋離。

作者袁順圍從事物業管理近十年,曾任職房屋事務主任。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