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奧博評】奧運精神長「傳」 比獎牌更重要

撰文:郭灝霆
出版:更新:
重點不在於史高寧和蘿拉塞特得到金牌與否,而是他們都透過偶像給予自己的力量,證明「我也做得到」。要是運動員在競賽中能超越自我,勝不驕、敗不餒,再將這個精神承傳下去,一定能夠鼓舞社會上的每一個人。
郭灝霆
2008年,13 歲的史高寧初遇偶像菲比斯,害羞地和他拍照。後來史高寧得菲比斯鼓勵,才令他振作起來。今年更在 100 米蝶泳賽擊敗偶像菲比斯,贏得新加坡史上首面金牌。(微博圖片)

4 年一度的奧運會對一般人來說,只是一場大型一點的比賽;但對運動員來說,卻更像一場戰爭,戰爭的勝利就是獲得獎牌。說真的,我們最在意的從來都是獎牌。

一般人視運動員的表現、獲取的獎牌顏色,為勝利的一種指標,奧運變成「金牌主導」。但在里約奧運會,我卻看到兩個動人故事:

偶像的鼓勵 「我也做得到!」

新加坡選手史高寧(Joseph Schooling)在 100 米蝶泳打敗 「水神」菲比斯(Michael Phelps)。史高寧早在 13 歲時初遇偶像菲比斯,害羞地和他拍照。後來史高寧在 2012 年倫敦奧運小組賽中排最尾,未能晉級而難過。幸得菲比斯鼓勵,對方稱他仍然年輕,前路漫長,還有很多機會,才令他成功振作起來!今年,史高寧在 100 米蝶泳賽擊敗偶像菲比斯,贏得新加坡史上首面金牌!

英國女單車手蘿拉塞特同樣獲兒時偶像韋健士激勵過。(網上圖片)

英國首個獨擁奧運 4 金的女單車手蘿拉塞特(Laura Trott)同樣獲兒時偶像激勵過。她在 2004 年雅典奧運後的一場歡迎活動,與她的偶像韋健士(Bradley Wiggins)合照,韋建士借了他的金牌給小師妹戴上,鼓勵她努力。蘿拉塞特在今屆參加兩項都成功衛冕,以超班姿態封后。

重點不在於史高寧和蘿拉塞特得到金牌與否,而是他們都透過偶像給予自己的力量,證明「我也做得到」。要是運動員在競賽中能超越自我,勝不驕、敗不餒,再將這個精神承傳下去,一定能夠鼓舞社會上的每一個人。

李慧詩較早時因與澳洲美雅絲有輕微碰撞下失平衡跌倒,致未能晉身單車項目凱琳賽決賽。(Getty Images)

李慧詩:奧運精神比獎牌更重要

香港單車隊李慧詩在今屆奧運會整裝待發,以爭奪奬牌為目標。可惜,在強項凱琳賽「炒車」,一撞就撞走了獎牌,短短幾秒,4 年的努力便化為烏有。除了她自己覺得可惜,她更怕辜負香港市民對她的期望。

比賽結束後,她才上網細讀所有留言,知道香港市民不論贏與輸都十分支持她,她滿懷感激:「奧運精神絕非金錢和榮譽可以衡量,甚至比獎牌更重要。」負傷奮戰的運動員當然值得欽佩,因為他們堅持到最後一分一秒,承受腿傷之痛、經歷失落獎牌之苦,這似乎是單車運動員必經的。但我相信,這一刻已經激勵了不少年輕人。

李慧詩:「奧運精神絕非金錢和榮譽可以衡量,甚至比獎牌更重要。」(資料圖片)

當你真正了解運動,你就知道運動精神可以感染別人,給予別人無限的希望、無限的力量。而運動發展的終極目標就是「傳承運動精神」,凝聚社會力量。我認為,現今的香港社會正正需要這股力量,需要這股「正氣」。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