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戴紅罌花風波:英國球員自己又是否想戴?

撰文:運動公社
出版:更新:

英格蘭、蘇格蘭同威爾斯足總要求在今個月世界盃外圍賽賽事,讓球員穿上印有紅罌花(poppy,亦有人譯為「虞美人花」)圖案的球衣上陣。
這要求被國際足協拒絕後,不但英蘇足總聲言準備不理禁令,連保守黨的首相文翠珊亦在下議院就此事炮轟國際足協。

英國足球員在每年11月初戴上紅罌花作賽,其實只是近年才出現的習慣。(Getty Images)

文:李峻嶸@運動公社

球員戴紅罌花絕非歷史傳統

國際足協的禁令不是沒有法則可依,因為國際足協規定國家隊球衣不得帶有政治信息。如果要反對國際足協禁令,可以持兩種觀點:

一,紅罌花本身沒有政治意味;
二,國際足協這條文本身不合理。

英格蘭足總行政總裁Martin Glenn認為,紅罌花本身不是政治符號,所以國際足協的決定無理。對不少配戴紅罌花的英國人來說,紅罌花可能真是被理解為與政治無關,而僅是作悼念用途的一個符號。

然而,這並不代表紅罌花的信息是超越政治的。英超球隊在每年11月初戴上紅罌花作賽,其實只是近年才出現的習慣,所以在足球場上展示它絕非悠久歷史的傳統。而由於英國和美國在2003年聯手發動對伊拉克的侵略戰爭的爭議,到今天仍然影響英國政壇,對紅罌花的態度更往往與之扯上關係。

因此,雖然紅罌花可以純粹被理解為紀念歷年來為英軍陣亡的將士,但在今天的政治氣候中卻難以被視為沒有政治意涵。否則向來配戴象徵和平的白罌花、反對對伊拉克開戰的郝爾賓,在去年成為工黨黨魁後,也不會在輿論壓力下妥協而改戴紅罌花,以示自己也可被視為愛國者。

郝爾賓成為工黨黨魁後也需妥協配戴紅罌花。(Getty Images)

別國球員使用反英符號又如何?

既然紅罌花難免帶有政治意味,那麼接着要問的是,國際足協以政治信息為由拒絕英蘇威足總的要求,有關規定本身是否合理?

事實上,各國的國旗本身就是政治符號,而國際足協自身推動的反種族歧視運動也牽涉到政治議題,所以根本不可能完全將足球去政治化。換句話說,雖然條例是要禁止一切政治信息,現實的操作卻只能是禁止部分政治信息。在國際足協回覆前,英媒報道指英格蘭足總認為在白禮達下台、恩范天奴接任會長一職後,國際足協會對紅罌花這議題更「敏感」,所以通融的機會不低。這想法背後的意識,是原為歐洲足協秘書長的恩范天奴,並不同於靠第三世界支持連任多屆的白禮達,前者會更顧慮足球老祖宗英國的想法。

但這種思維似乎是太傻太天真。因為單靠西方國家的支持,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取得國際足協會長大位。恩范天奴在上任後任命了塞內加爾籍的莎摩拉為史上首位非洲籍國際足協秘書長,討好非洲以至是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用意明顯。而只要將紅罌花要紀念的主角——英軍放在第三世界的視野去理解,那麼國際足協今次難以通融則更是理所當然。因為就算撇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的戰爭不談,當下的世界格局仍跟英國作為絕對霸權的帝國主義時代相關。英軍不可能在世界所有地方都被視為正義之師。如果國際足協放行,必然就會開罪不少第三世界地區的球圈人士。

近年不止球員,就連球證也會穿着印有紅罌花的特製上衣。(Getty Images)

Martin Glenn說,英蘇球員會堅持戴上印有紅罌花的黑紗上陣,因為「這是原則問題」,但他卻似乎沒有釐清所謂的「原則」是什麼。如果他伸張的是表達意見自由,大概眾人也應給他一些掌聲;但這應該不是他所伸張的原則,因為如果以此為據去挑戰國際足協禁止政治信息的規定,那麼縱使今天英蘇威三隊能在球衣上展示紅罌花,他日其他曾被英國侵略的國家也可以大條道理在球衣上聲討英軍行為,到時反令英國尷尬。

另外,文翠珊在國會說:

我們的足球員想向那些為我們的安全奉獻生命的人致敬。

但到底球員是否真的很想戴上紅罌花上陣?正如前述,工黨黨魁已敵不過英國國內的壓力,棄白罌花取紅罌花。英格蘭球壇中堅持不配戴紅罌花上陣的僅有愛爾蘭共和國國腳James McClean,近年每逢11月都因此要面對敵方球迷的「特別招呼」,甚至收過死亡恐嚇。

James McClean因堅拒配戴紅罌花而受抨擊。(Getty Images)

在近年英國愛國主義高漲的氣氛下,到底球員是否有不表態和向紅罌花說不的自由?真正窒礙了表達自由的似乎不是國際足協的禁令,而是英國國內的政治氣氛。所以,除非你熱愛英國到一個地步連13年前那場戰爭也視之為正義之戰,否則在今次爭議中,實在很難不認同國際足協的強硬立場。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