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消費模式,其實逐步令實體球衣店步向死亡

撰文:波三痴
出版:更新:

打開現今的社交網路平台,大至Facebook,小至討論區,都不難發現大大小小的網店,團購出現。
這些網店,團購跟一般實體店的營運模式大不相同,而他們的出現亦逐步令實體球衣店步向死亡,大家不防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實體球衣店經營愈來愈困難。(Getty Images)

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打開現今的社交網路平台,大至Facebook,小至討論區,都不難發現大大小小的網店,團購出現。這些網店,團購跟一般實體店的營運模式大不相同,而他們的出現亦逐步令實體球衣店步向死亡,大家不防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球衣店不如其他生活必需商店,如日用品,膳食,等等,屬於奢侈品一類,而且顧客大多為球迷,因此顧客群其實頗為狹窄。網店,團購與實體店最大分別算是經營手法。團購常為推出可銷售貨品,然後收集消費者資金訂貨,待貨到後再分發予消費者。而實體店則需要考慮下列更多因素。

實體店需人流,惟香港旺鋪租金卻不易負擔。(Getty Images)

第一點,就是店舖位置,人流及租金。要人流旺盛,必須要選點正確,但現今香港社會的旺舖租金令人汗額,因此不難發現香港大部份球衣店均為樓上舖。第二點就是燈油火蠟。這一點是指店舖所需要的用電,如燈光,冷氣,再來是儀器添置及保養,員工薪金,公司註冊,稅項等等。而且,實體店要向供應商提貨,往往要先提交6位數字的保證金。這些成本加起來,終歸會在販賣商品上的價格反映出來。因此,避開了這些的網店,團購,往往會在定價上比實體店更便宜,更有競爭力。

然後,就到貨源。實體店比網店,團購較為優勝的地方,往往就是可以有實物讓消費者摸得到,穿得到。但這個也是他們經營的難題之一。實體店需要預先購入一定的貨量,以供消費者選擇。但網店,團購的做法剛好相反,達到一定的柯打量才入貨。這個動作,令到網店不用受到責貨之苦,同時也不用怕銷路不佳。當然,網店也會有時候遇到消費者走數,撻訂等問題,但相對於實體店需要責貨一事,相對地損失一定較輕。

競爭條例的出現,無擬打亂了市場。因為同行的競爭跟定價問題,很多時現今的實體店都會出現了減價潮。這樣無擬對消費者來說是一項喜訊,但對經營者來說就會是一項負擔。以往只會於季尾大清貨,正所謂早買早享受,遲買平幾舊的道理。令經營者可以賺頭蝕尾,但如今條例的出現,每每令經營者雪上加霜。除非你是財雄勢大,否則長此下去,仍然會是輸家。

(Getty Images)

當然,香港人的消費模式,也有著行大影響。香港人習慣了快,狠,準。要快,要便宜,要方便。現在在網店,團購買球衣,已經可以做到足不出戶便送到府上,無疑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但大家都在討論地產霸權,大集團壟斷的同時,有否想過自己也是幫兇,呃殺了小商舖的生存機會?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