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升學】英國寄宿學校:如何成為精英教育之最?

撰文:陳思銘
出版:更新:

香港市民對英國寄宿學校的印象,近年應該來自銀幕上的哈利波特。

英國文化的表面是哈利波特、英超、流行樂隊,核心是教育,尤其是私立的 Public School 系統,堪稱精英教育之最,且是人才的搖籃,譬如享負盛名的伊頓曾出過19位首相,今天當紅的英國明星像 Benedict Cumberbatch,Eddie Redmayne,Tom Hiddleston,氣質俊秀超凡,都是 Public school 的出品,已成英國教育最好的代言人。

+7

Public school雖然是俗稱的寄宿學校(或中國民間翻譯的「公學」),其實是私立學校,名為Public,其實依然保持精英小圈子的特色,這一點小小的「名實不符」,有意無意的誤導,也很有英國文化特徵。

寄宿學校在地理上往往自成一角,與周圍的城市環境隔絕,保持校園生活的單純,最好和外界五光十色的消費潮流保持距離,「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好令學生心無旁鶩。哈利波特的霍格華茲魔法學院,就是寄宿學校的浪漫形象。

離家寄宿對於兒童的成長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今天的中國父母,因為一孩政策,對兒女無限溺愛,慣成一個又一個小皇帝、小公主;但傳統文化也有「慈母多敗兒」之訓誡,離開父母的溺愛和驕縱,兒童自己按時刷牙、洗澡、吃飯,而不必由父母三催四請,生活自理,是人格獨立的第一步。我們往往低估兒童的自理能力,以為小孩甚麼也不懂,甚麼也不會,凡事插手干預,久而久之,產生普遍的「巨嬰」現象。

第二是促使其與同齡人開始社交,而不是獨自躲在臥室內打機,或者由父母長輩包圍,過早在成人世界耳濡目染,喪失童真。學生在校內要參加音樂表演、運動比賽等,學習與人相處、合作,這都是日後最為重要的社會生存技能,也可以避免孤僻、內向,自我形象低落,或者所謂的社交恐懼症。

寄宿學校將每個學生都當成年人看待,小小年紀都穿著體面。(《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電影劇照)

寄宿學校將每個學生都當成年人看待,超越平庸,還必須是紳士淑女,待人接物要有風度,不可以像嬰孩一樣哭鬧,小小年紀都穿著體面,伊頓至今還要求穿燕尾服打白領結——學生這樣穿著之後,言行舉止自然順應有變,令其自重、獨立,理性克制,英國之所以是最先孕育現代民主的國家,我認為寄宿學校是一條重要的配方。

英國的寄宿學校收費昂貴,但並不像中國和香港父母想像的那樣,以為「貴」就等於貴族,會打馬球和高爾夫,講一口高等英語,就能顯現貴族之風。但今天是人權平等,民主自由的時代,貴族也不能自恃身份地位仗勢欺人,若按今天的文明標準,這都是很無品的。

英國寄宿學校所保持的貴族傳統,並非把每一個學生當成王子公主,而是令其獲得最好的教育和啟蒙,開發興趣、智力、潛能,甚至才華,在內獨立思考,在外從容自信,一個人若能做得到,自然氣質高貴,人品優秀。至於寄宿學校以及整個英國都「無啖好食」,華人父母不妨轉換概念,為了兒女在精神上吸收最好的營養,付出一點口腹之慾的代價,是值得的。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