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旅行遇到行乞人士,你會點做?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林鈞浩

如果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在旅途上與平時的處理方法不一樣的話,那其中一樣便是我們面對行乞人士的態度。

在人流多的地方(如行人天橋、地鐵站出入口等),總會碰到行乞人士。我一般很少主動提供支持,原因(或者藉口)很多,其中一個最能說服自己的,就是他們可能是被不法組織控制,並不是自願行乞。如果支持他們,除了等於把錢送給不法份子,亦是鼓勵這些集團繼續以此方式非法禁錮勞役人口。

在長達六個月的漫遊中,我和太太在高加索地區及東歐見到的行乞人士數量,的確比我們想像中要多。在格魯吉亞(Georgia)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每天在外面平均都會遇上五至十個行乞人士。有些人每天都在同一個地點出現。第比利斯的地下行人隧道不少都很陳舊,顏色灰沉的雲石地磚有些破缺,頂部照明系統有些失靈。這種幾十米的隧道,一般都有一個兩個老人坐著行。在市中心最繁忙的Rustaveli Avenue(Rustaveli(魯斯塔韋利)是12世紀格魯吉亞詩人,對格魯吉亞文學影響深遠),車輛熙來攘往,而行人道上總有幾個老人坐在報紙上,冒著寒風期待有心人援助。

有一次,我們於住宿地點附近買好日用品回去。在等過馬路的時候,有一位四五十歲的婦女向我們走近。她向我們說了幾句可能是格魯吉亞語或者是俄語的話,雙手做了個睡覺的手勢,再來幾句,神情突然變了,哭了起來。我們猜到她應該是想告訴我們家裡窮困,還有個病人(可能是睡覺手勢表達的),希望幫助。

面對以上各種情況,我太太在我衣口袋裡的手都會握我一下,然後就從口袋裡給他們一些幫助。

在旅途中,我們要接受自己固有的價值觀會不斷被挑戰。由於在不熟悉的環境,我們實在無法用一貫或不經思索的直線思維去拒絕當地人的需要。在條件許可時,我們的確可以透過新聞或與當地人交往,去了解這個國家有沒有不法份子集團控制行乞人士、或是這個政府的社會保障制度到底如何、又或是這裡有沒有公益團體協助這些人士。但當條件不一定許可,而我們在這國家又只是一名過客,跟這些人士可能只有一面之緣的時候,我們都寧願收起懷疑,直接回應心裡的意願。其實甚至可以告訴自己一句話:「既然都有錢出來旅遊,為什麼沒錢給這些需要的人呢?」

大家下次在外國帶著歡欣輕鬆的心情度假時,或許可以觀察身邊有沒有行乞人士,然後嘗試放下平常使用的那副「價值觀眼鏡」看待他們。這樣既可以讓他們感到外國人帶給他們的溫暖,亦會讓大家的旅行多了些不一樣。

這篇文章是我們六個月十五個國家的旅程中,最後一篇寫成的文章。謹以此祝願我們路上遇過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都可以有尊嚴地生活。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