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勇闖「真.德國」啤酒節

撰文:簡丹妮講
出版:更新:

10 月是屬於啤酒的月份。每年有過百萬遊客慕慕尼黑啤酒節之名聚首德國。
「簡丹妮講」,即是,好多人,搭飛機,到德國,飲酒,包括我。
一個人去啤酒節需要無比勇氣,接受自己可能會像「那年十八母校舞會」一樣。
幸好,我最後遇到幾個青年旅舍的同路人拯救,免得我登上網絡 cap 圖頭 3 位。

每人飲一公升啤酒是常識吧!(Getty Images)

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源於一場巴伐利亞皇室婚禮。話說在 1810 年 10 月 12 日,王子路德威希一世(Ludwig I)迎娶泰瑞莎公主(Princess Therese)之日,大事鋪張,在泰瑞城門前(Theresien Wies Plaz)舉行馬術比賽,邀請全城百姓在草坪上慶祝婚禮,免費供應啤酒食物。十月正值德國大麥和啤酒花豐收的季節,百姓在辛勤勞動之餘,也樂得歡聚在一起,這個活動便每年承傳下來了,多謝路德威希一世。

幾千人一齊隊啤 唔係唔試嘛?

我以為啤酒節只有啤酒,但去到場內不禁嘩一聲,場地面積好比維園年宵,有一大堆遊樂設施同攤檔,男女老幼通吃。若不是耳聽盡是英文,我以為我身處中環 AIA 嘉年華。

像啤酒節這種大型節日當然少不了大營,場內有十四個 85m x 25m 巨型啤酒帳篷,說是帳篷,其實是一間兩層高的大木屋,可以容納 6,000 至 9,000 人。若場內爆滿而沒有預約的人就要在外排隊,由於可以由天光等到天黑,排隊期間的爭執、醉酒鬧事已屬家常便飯,見慣不怪。周末中午,基本上每個酒篷都已經滿座,人頭湧湧,好誇張。

(相片由作者提供)
(相片由作者提供)

十四個酒篷各有特色,我第一天去了 Schottenhamel Tent,年輕人居多。酒過三巡後, 每個人都與鄰桌打成一片,酒鬼們也在各枱間跳來跳去,站椅,甚至站枱跳舞。德國人有個做法是,當你一站在枱上,就要將手上一公升的酒(一定要是一杯滿的 Maß)一飲而盡,不可溢出一滴,否則被噓是常識吧。

第二天,到 Hofbräu Festzelt 的酒篷,感覺較靜,比較像是Food court,驟眼望落,一家大細和中年人居多,主要是用膳及小酌一番。所謂鹹魚青菜,各有所愛,十四酒篷,各有所用。

啤哂節根本是一個嘉年華。(相片由作者提供)
第二天,到 Hofbräu Festzelt 的酒篷,感覺較靜。(相片由作者提供)

慕尼黑太遊客 轉場吧!

慕尼黑啤酒節在 10 月 3 日落幕,我也轉身前往另一城市斯圖嘉特(Stuttgart)。我以為我與德國啤酒之緣就此告一段落,豈料當地啤酒節仍在如火如荼。喂,說好的與酒為敵呢?事實上,德國各大城市都有啤酒節,啤酒節的稱呼因城市而異,日期亦不盡相同。慕尼黑會叫 Oktoberfest(十月節),斯圖嘉特會叫 Volksfest(人民的慶典)。

只是慕尼黑啤酒節最廣為人知,亦吸引最多遊客前往,德國人因而嫌棄慕尼黑啤酒節 too touristy(太遊客),換言之,要見識真.德國人的啤酒節就要到慕尼黑以外的地方。

斯圖嘉特的 Volksfest 相對較靜,場內大約有八成本地人,氣氛熱鬧但不像慕尼黑那樣狂歡。德國人果然是拘謹的民族,他們(通常)只會與自己朋友暢飲跳舞,不歡迎其他人加入,更加沒有在枱與枱之間跳來跳去的歌仔唱了。夜晚 11 點半,酒篷關閉後,斯圖嘉特也不像慕尼黑那般滿街通是醉酒的人叫囂,大多數人三三兩兩地笑着離去。

我有感,日後我在香港望住手上的青島時,雖然我望不透,但我會清晰記得在德國啤酒節的一點一滴。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