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女生義教行】去緬甸教音樂:出發前準備篇

撰文:三個女生義教行
出版:更新:
編按:三位浸會大學音樂系學生——Stephanie、Bertha、Jess——今天出發前往緬甸東部城鎮景棟,展開為期一個月義教音樂之旅,教當地小朋友鋼琴、小提琴及長笛,並為當地籌款興建音樂學校。他們將會每星期於01博評與大家分享義教點滴。

緬甸,對大家而言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呢?覺得到處都有軍人,是個很危險的地方?還是鮮有聽聞?這次我們三個女生將參與 Build A Music School(B.A.M.S)的實習生計劃,跟「緬甸二家姐」Angel 一起到緬甸東部城鎮景棟義教當地小朋友音樂。義教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用有限的時間把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傳遞給一群孩子,期望能改變他們的未來。一個月時間,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我們又是懷着甚麼樣的心情參加的呢?

Stephanie:

B.A.M.S 於我而言是個十分新鮮且富有挑戰性的計劃。緬甸景棟是一個我從未接觸過的地方,不論地區、人物還是語言,都將在短短幾個小時的路程後變得迥然不同,雖然眾多的未知數的確令我有幾分膽怯,但我深信它正正能為這次義教製造更多的可能性,讓音樂影響生命,生命影響生命。

從小時候我就希望有機會參與義教,自從得知自己有機會參與這次活動,從着手收集二手樂器和籌備慈善音樂會等預備工作開始,我已感到既興奮又期待。距離為期一個月的義教日子愈來愈近,我更熱切期待能透過與景棟的小朋友的近距離接觸,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文化和特色,並把音樂帶給他們,讓音樂的感染力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未來。

Stephanie期待與當地小朋友近距離接觸。(視覺中國)

Bertha:

當我還在籌備暑假做甚麼好的時候,偶然於學系週會得知這個音樂義教實習生計劃,正好與自己所學的息息相關,心裡頓時萌生起一個念頭:去試試吧!當下並沒太多懸念,只覺得機會出現在適當的時間,應好好把握,反正年輕就是有想做就做的本錢!

很多人知道我將去緬甸義教時都感到好奇和疑惑:為甚麼要花一個月到這個地方?為甚麼是緬甸?有甚麼可以帶給他們?答案可能在每個人心目中都不一樣,亦不能一言以敝之;可能是很有意義,也可能是困難重重。但對我而言,不敢說我能帶給他們重大的改變,畢竟孰施孰受又有誰能斷定呢?但正正因為自己是主修音樂教育,我相信教學相長,心裏亦一直存在著以音樂影響他人的信念。這趟旅程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和經歷,尤其當我真正著手預備是時更覺期待,就當是給自己的一個挑戰吧!要離家一個月到陌生的地方生活縱然可能要面對不少難題,不少人也很擔心,但我相信我和兩個好同伴定能攜手衝破障礙的。

緬甸景棟位置示意圖。(Google Maps 擷圖)

Jess:

我有一位中學師姐,她是個很自由和去過很多地方的藝術系學生,我一直都很欣賞她的生活態度;相反,我到現在二十歲還未乘搭過飛機(對,我是名副其實的井底之蛙)。有次在浸大校園相遇,我們聊了幾句,還記得我們都互相勉勵就算多辛苦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之後她私訊我 B.A.M.S 的資料,說覺得我很適合,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那裏。那時是我感到最迷茫的時期。到學期末學校竟告知 B.A.M.S 和浸大一起辦了個去義教的實習計劃,我一聽就知道我一定非參加不可。

還記得我去過最遠的地方是中學到韶關義教,當時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到學校,那邊的學生邊走邊以互扔咸豐草為樂,他們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相差很遠,我真的很羨慕他們那單純的快樂。

到緬甸義教,是我目前最勇敢的決定。我不知道當地的孩子會是怎樣,但我相信他們會是單純的想學習音樂,也很單純的喜歡着音樂。我真的很期待與他們一起感受音樂帶來最純粹的快樂。我期盼這趟旅程,是我最勇敢,也是最正確的決定。

出發前夕,三位女生在浸會大學舉行籌款音樂會,獲音樂系師生仗義相助。(三個女生義教行 Facebook)

着手籌備時,我們不但一心想著要為他們籌得資金,更要將這個理念在香港宣揚開去,令更多人知道 B.A.M.S 的工作。音樂的力量從來不只限於擁有過多少比賽的經驗和成就,因為音樂能帶來的滿足和改變,是證書不能完全證明的,唯以心感受,才會感動。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