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政策.來稿】林鄭說要帶領香港再創輝煌,那市民健康呢?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第一個工作天,即公開表示她是帶領香港再創輝煌的第一責任人,任重道遠。教育(新增50億元撥款用途)、金融(債券通的北向通開通)、勞工(重新諮詢強積金對沖)、政治(重開公民廣場)等等,林太於首天已在多個議題上都展現新政的決心。近期夏季流感高峰期揭示公營醫療制度的不足,醫療衞生實在應該是林太必須重視的政策範疇。在整體人口老化、醫療撥款不足、醫護人手短缺、服務模式落後等挑戰下,醫療政策在新政府的管治期間應有所革新。新政府上任之初,不妨先總結上屆政府在醫療衞生方面的施政,從而汲取經驗繼往開來。

上任行政長官的醫療衛生政綱主題為「公私營雙軌發展.不論貧富.病有所醫」,以此推動公私營雙軌制、醫療開支及融資、人力資源、醫療券及基層醫療、牙科服務、中醫藥等六方面共廿二項政綱。概括而言,絕大部份的政綱均已落實,例如檢討醫管局一項,已由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提出十方面共33項建議,醫管局及後作出124項具體措施,並由政府撥出額外12億元,即時落實個別措施。又例如發展公私營協作計劃以善用私營醫療資源一項,現時十項公私營協作計劃中,有四項是在上屆政府任內推出,同時政府已向醫管局撥款一百億元,發展及推動日後的公私營協作計劃。另外,長者醫療券的項目更超額完成,金額由原先承諾增至每年一千元,調升至每年二千元,並降低領取年齡至65歲。可見上屆政府在財政情況許可下,一直增加對醫療服務的承擔。

然而,就逐步增加公營醫療撥款一項,衞生預算確實由2012/13年度的446.7億上升至2017/18年度的619.4億(增幅為38.7%),其中醫管局的預算由同期411.4億增至552.8億(增幅為34.4%),不過兩項預算的增幅仍低於同期政府經常開支增幅的40.3%。另外,前任財政司曾推行「0-1-1」節流措施,令2015/16及16/17年度的衞生預算增長減至少於1.5%。若非本財政年度,政府額外增加醫管局二十億元基線撥款,否則公營醫療恐怕更未能應付服務需求。由此可見,財政政策如何配合醫療服務的需求是至為關鍵。

至於未能落實履行的政綱項目,包括有關醫療保險的稅務優惠及市場監管機制兩項,均因自願醫保計劃遭保險業界反對,又因顧及立法會的政治阻力,令醫保計劃一再變動,至今仍未能全面落實推行。另外,就長遠規劃醫護人力資源一項,雖然上屆政府已按人力規劃推算結果,增加大學培訓名額,可惜因部份醫生業界反對,未能盡快引入合資格的海外醫生到公立醫院工作,紓緩人手壓力。未知反對者對於近期夏季流感肆虐,令醫護人員在人手緊絀下瀕臨崩潰,會否有半點害羞內疚,愧對病人負荷過大而倒下的同行?由此可見,未能落實政綱項目實屬非戰之罪,只怪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太強,以上屆政府的認受不足,根本難以應付。

未知反對者對於近期夏季流感肆虐,令醫護人員在人手緊絀下瀕臨崩潰,會否有半點害羞內疚,愧對病人負荷過大而倒下的同行?(資料圖片)

近二十年來的醫療改革討論都強調基層醫療的重要,但至今在香港仍備受忽視。上屆政府同樣未有加強基層醫療,只是將此扣連到衛生署的健康教育工作、和透過長者醫療券及資助長期病患者使用私營醫療服務。須知道基層醫療甚或基層健康涉及整合社區內的醫療及健康相關的醫護及社會服務提供者,以便利市民獲得健康教育、疾病預防、及早治療、及社區復康等服務。黃帝內經有云:「上工治未病」。若能循預防醫學,加強基層醫療,促進市民健康,對舒緩醫療機構負荷甚有幫助。

上屆政府未達「上工」,對基層健康欠缺整體政策及計劃,未能扭轉對專科、住院等第二重醫療服務的依賴。林太曾於1990年為基層健康服務工作小組撰寫《人人健康,展望將來》報告書,對基層健康應有一定承擔。另外,在她政綱中亦以「理財新哲學」角度看待預防性醫療,承諾大力推動健康教育、基層醫療及社區照顧等。有此政綱,令人對政府日後加強基層健康服務甚有憧憬。

自2012/13年度起,每年衞生預算佔政府經常開支約17%,等同本地生產總值2.4%。上屆政府曾推算約三十年後,有關開支將增至4%至7.9%不等。面對日後開支增長,上屆政府竟然削減撥款,以壓抑公營部門開支增長。然而,市民的醫療服務需求,又豈能壓抑得了?林太的政綱亦提及要「為香港未來所需的醫療資源作出規劃」。新政府宜盡快與民共議,如何在財務上作好準備,繼續透過公帑大幅資助醫療服務。

市民要活得健康,社會才能有力再創輝煌。市民健康,任重道遠,還看新政府能否在「大和解」之風下,頂著既得利益者的反對,革新醫療政策、制度、及服務。

 

附表:梁振英政綱履行情況

政綱項目

執行情況

評論

公私營雙軌制

1. 繼續維持行之有效的公私營雙軌制的醫療制度,公營醫療為市民提供一個安全網,私營醫療為有能力者提供選擇。

 

大致能履行競選承諾。

2. 醫院管理局成立逾 20 年,為了應付未來人口老化等社會變化,醫院管理局應根據本身的定位,全面檢討管理及人事制度、工時制度、成本效益及服務水平等問題。確保醫院管理局在雙軌制度下提供高水平、高效益的服務。

由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進行檢討,提出十方面共33項建議。醫管局再基於檢討報告作出124項具體落實措施。

已履行競選承諾,雖視乎日後醫管局撥款,待政府及醫管局全力落實建議。

3. 善用公私營醫療資源,研究外判服務,為病人提供選擇。

現有9項醫管局公私營協作計劃中,有3項在行政長官任期內推出。另有1項衛生署計劃。

 

向醫管局撥款一百億,發展公私營協作計劃。

已履行競選承諾

4. 在進一步發展私營醫療的同時,加強及完善私營醫院及醫療集團的監管。

上屆政府原擬劃出四幅私家醫院用地,現屆政府只批出黃竹坑一幅用作興建私家醫院。

 

設立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督導委員會,已就規管私營醫療作諮詢及報告,現正草擬有關法例。

已履行競選承諾。正確扭轉上屆政府對醫療發展為產業的方向。私營醫療監管仍有待落實。

5. 研究撥地鼓勵非牟利團體開設醫院,自負盈虧。

中大於校園內興建教學醫院。政府於原有五百億預留作醫療融資的款項中撥出一百億作為借貸。

已履行競選承諾。

醫療開支及融資

6. 為應對人口老化,承諾在公共財政容許下,維持公營醫療撥款逐步上升的中、長期態勢。

衛生預算由2012/13年度的446.7億上升至2017/18年度的619.4億(增幅為38.7%),其中醫管局的預算由同期411.4億增至552.8億(增幅為34.4%)。2015/16及16/17年度的開支增長減少至少於1.5%。同期政府經常性開支增長為40.3%。

因財政政策限制,未能完全履行競選承諾。

7. 面對人口老化,長遠醫療融資問題值得各界繼續關注,現政府打算鼓勵部份市民自願購買醫療保險,下任政府應對措施的成效作出評估。

就自願醫保計劃細節諮詢公眾,及後基於業界及立法會的反對,可能放棄設立高風險池、及必定承保的要求。

已履行競選承諾,但能否達致原先效果則成疑。

8. 以稅務優惠方式鼓勵市民購買醫療保險。

有待自願醫保計劃推行。

暫未履行競選承諾。

9. 考慮設立醫療保險市場監管機制,以保障病人的權益。

傾向交由現行保監管執行。

暫未履行競選承諾。

人力資源

10. 長遠規劃公私營醫護人員的人力資源,確保新增人手的穩定供應,配合服務需求,盡可能不受經濟週期影響。

繼續執行上屆政府已開始的人力資源規劃的推算模型,並按各種途徑增加醫護人手。

已履行競選承諾,可惜因部份業界反對,未能透過引入合資格的海外醫生到公立醫院協助紓緩人手壓力。

11. 專職醫療人員對整體醫療體制的成功運作非常重要,全盤性的人力資源規劃必須涵蓋各類專職醫療人員。

人力資源規劃模型已包括各類專職醫療人員。

已履行競選承諾。

12. 著重照顧在職醫護人員的專科培訓需要。

醫管局檢討報告有建議加強培訓。

已履行競選承諾。

13. 正視及適當處理前線醫護人員過勞的問題。

醫管局繼續與前線員工相討。

已履行競選承諾。

14. 為解決現時公立醫院人手短缺問題,以合理薪酬僱用兼職醫生。

醫管局已採取相應措施。

已履行競選承諾。

15. 採取措施應對「內地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對香港公私營醫療的婦產科和母嬰健康服務造成的壓力,及對孕婦母子安全的影響。

公私營醫院已停收雙非孕婦。

已履行競選承諾。

醫療券及基層醫療

16. 廣泛推行健康教育,向不同年齡組別灌輸健康生活信息。

衛生署繼續推行健康教育工作

已履行競選承諾。

17. 提高長者醫療券金額至每年 1,000 元。

已提高金額至每年2,000元,及降低合資格年齡至65歲。

已履行競選承諾,但亦有要求提高金額至每年3,000元。

18. 考慮將醫療券概念與基層醫療結合,資助長期病患者 ( 如糖尿、血壓、血脂等 ) 在公私營醫療系統兩者之間選取服務,並考慮進一步提高醫療券金額。

已經醫管局的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推行。

已履行競選承諾。

 

(16-18欠缺基層醫療政策及計劃,應提升衛生署基層醫療統籌處的規格)

19. 加強對精神病患者服務,支援輕度精神病患者向家庭醫生求診。

醫管局仍未能與私家家庭醫生達成協作計劃共識,仍繼續透過身心健康綜合計劃及精神健康診所支援輕度患者。

部份履行競選承諾。但未能回應精神健康問題,應制定精神健康政策及設立政策及服務統籌平台。

牙科服務

20. 投入資源,在公共醫療體系內發展老人及學童牙科服務。

未有在公共醫療體系內有任何發展,只能透過關愛基金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及長者醫療券提供協助。

部份履行競選承諾。

中醫藥

21. 成立「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邀請中醫界加入,向政府建議中醫專業發展策略,制定中醫的職能,研究表列中醫過渡的有關問題。邀請中醫界代表加入相關的諮詢委員會。

2013年成立

已履行競選承諾。

22. 擴大中醫藥在公營醫療體制內的角色,增聘中醫師,鼓勵中西醫結合治療及研究,並研究設立中醫醫院,發展中醫藥的專科,並鼓勵中醫師持續學習,改善待遇。

2016年邀請意向書,於將軍澳發展中醫院。

已履行競選承諾。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