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LUNG廚,我聽CY講去IFC泳棚游水

撰文:袁智仁
出版:更新:
(設計圖片)

有一天我聽CY呼籲,去中環釣魚、游水。釣魚前先去買紅蟲。

中環找紅蟲,比找一千萬「人仔」更難,到處都是銀行、高級食肆、酒店,哪裏來街市呢?

上山來到嘉咸街這個百年市集。依稀記得一年前攤檔林立,蔬菜、水果、海鮮,應有盡有。把心一橫向山上走去,只見桃花依舊。原來嘉咸街街市已拆卸重建了,香港最舊街市亦不復存在,難道真是要學姜太公釣魚:無魚餌,願者上釣嗎?

買不到紅蟲,唯有去泳棚游水。CY說要在IFC建岸邊泳棚,這提議倒真不錯。

換衫跳落維港,突然水流急如激流。維港愈填愈窄,水流愈來愈急。我並非身處在水上樂園,沒有水泡,如何游水?這幾年,皇后碼頭消失天星碼頭改頭換面,讓路予灣仔繞道和中環填海。天星小輪船程已由小時候的10分鐘,變成5分鐘。

維港咁大浪 游乜鬼水?

「中伏」絕非新鮮事。早於2012年,已經有人建議在維港開辦水上的士,當年政府反對建議,並指維港狹長,交通繁忙和多風浪,不適合小船運作。連船都挺不住,點解又有人叫我游泳呢?難道小明除了跑得快過火車,仲游得好過隻船?

相比維多利亞港淪為坑渠,香港地標不保,我的游泳權算不上什麼。

爬上水,突然肚痛難當上吐下瀉,只好打電話叫救護車。救護員告訴我:「維港海水每百毫升含1702個大腸桿菌,比划艇或風帆的水質標準多一倍多。2014年,環保署指出珠江和吐露港排出污水,影響維港水質。」

做一個聽話的好市民,原來有代價。

在中環暢泳,未來或許不再是天方夜譚。(袁智仁攝)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