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從港獨爭議到蔡若蓮子墮樓:文革風潮 各取所需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這幾天,在香港吹起一股文革風潮,大家似乎對此遊戲樂此不疲,更變本加厲將局面推動偏峰,將性質截然不同的校園事件混為一談。野心家藉此亂局,各取所需,令大形勢更走向混亂。

先申明清楚,我絕對不同意所有人等,在別人遭逢家庭成員離世時,作出任何涼薄的言語嘲諷之;我也未必同意香港獨立主張,但我也會盡力保障這些人士提出意見的自由。

現時,我看到的不是再針對涼薄言行的批評,而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找那個張貼不當句子的人批鬥,要將其前途摧毀。(資料圖片)

涼薄語言,我們自可斥責之;政治主張,不同也可爭辯之。現時,我看到的不是再針對涼薄言行的批評,而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找那個張貼不當句子的人批鬥,要將其前途摧毀。假如這個人真的是教大的學生,大學應按以正常程序處理,並應以教育作為唯一一種方法,處理這件事,而不應將其付諸公審。今天教大閉路電視片段流出,雖然未知是誰為之,但肯定是與校方有關的人員所為,某程度也是一種「公審」行為,有心人就不斷利用這些片段,亂將一些未必關事的人拼入,未審先判,這種風氣完全與文革類似,不應該鼓吹之餘,有識之士更應出言制止。

涼薄語言,故之然要譴責,但同樣地,將整件事愈鬧愈大的人,又何嘗不是在增加自己的政治本錢呢?關心年輕人,其實不應在年輕人出事後,才慰問、同情其父母,而是一開始在年輕學子自殺事件出現,就應該努力體會、了解年輕人所面對的困難,盡力為他們作出改變,而非事後慰問。不論是蔡若蓮之兒子,還是過去一一逝去的年輕人,都是香港寶貴的生命,我們應盡力留住這些生命,不要再讓年輕生命消逝。追究責任是一回事,但不代表公眾或野心家可以隨便上綱上線,對當今的年輕世代亂加批判,甚至要一整代人蒙上這個不白之冤。我更希望,建制中人更應帶頭,譴責那些在網上看到自殺新聞,就歸咎「黃屍」、「港獨」的網民,阻些這股歪風漫延。

關心年輕人,其實不應在年輕人出事後,才慰問、同情其父母,而是一開始在年輕學子自殺事件出現,就應該努力體會、了解年輕人所面對的困難。(資料圖片)

類似的,要談到港獨橫額、海報事件。根據現有的法例,並沒有一條直接指出張貼港獨的文宣品,是違法的行為。校園內有言論自由,也有學生自治的部分,校方在未通知學生會的情況下,擅自將在學生會管轄範圍的有關「香港獨立」宣傳品拆下,嚴重破壞學生自治,同時今天的上綱上線情況,絕對威脅到校園內的言論自由環境。言論自由當然有界線,不許他人誹謗,又或是作出侮辱、人身攻擊的行為,言責自負。可是,提出「港獨」又觸及以上甚麼不應做、不能做的禁區呢?政治主張大家有所不同,自然可以用文明的方式處理,包括理性討論,在民主牆上貼上不同的海報、口號或長篇文章,不應用到肢體衝突,拆毀他人的意見,又或是以侮辱性的語言互相指罵。正如我上篇文章所說,校園環境本身就是一個容讓不同政見、立場的朋友,互相以討論以理服人,有人以「支那」、粗言穢語指責他人絕不恰當,但不代表討論、提出「港獨」就應禁絕,支持或不支持「港獨」者,更應以理據說服對方。

現時的一種文革風氣在漫延,文有文鬥,民間也在互鬥,這種風氣持續下去,只會讓野心家有機可乘,利用此契機收窄言論自由空間。言論自由需要大家守護,也需要大家負責任,也可以令自由環境得以延續。希望大家可以共同阻止雙方各走極端,防範野心家從中各取所需,讓原來大家所珍重的價值重回正軌。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