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無赦風波.博評】何君堯在清談節目中的說話,並不是道歉

撰文:麥嘉隆
出版:更新:

殺無赦論述擾攘超過一星期,「殺先生」原本一直企硬,表示「啲人唔殺咗佢做咩」、「睇吓殺咩啦,殺豬殺狗唔係咩一回事」、「戰爭殺敵人有咩問題啊」,又請批評他的人「報警告我吖笨」,但他日前出席一個英文電視清談節目,口風稍為改變,翌日不少傳媒和評論都大字標題說他認錯或道歉了。

對不起,「殺先生」在電視節目中談及「殺無赦」的說話,並不是道歉。

何君堯在集會上爆出「殺無赦」風波。(資料圖片)

英語世界對道歉有深入的研究,《On Apology》、《Sorry About That: The Language of Public Apology》、《Art of the Apology: How, When, and Why to Give and Accept Apologies》等都是很好的作品。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利嘉敏教授曾出版《公關公義》一書,也深入分析了多宗企業犯錯後成功和失敗的道歉案例。

總的來說,一個完整、誠懇的道歉要包含四部分,讀者不妨用這標準去評論「殺先生」的「認錯或道歉」:

要有明確的對象要清晰表達為那些事情道歉要解釋犯錯的原因,但解釋並非卸責,是表示承擔及知錯能改要提出改善方法或賠償

「殺先生」今次的「演出」是這樣的:首先由電台節目主持人陶傑預告他會在電視節目中道歉,翌日英文台節目播出,主持人首先給總結了「殺先生」的受爭議言論,然後問:「你是否後悔說出哪些字?因你這樣說受到很多人批評,你現在是否後悔那樣說?」

我請讀者仔細記着上述問題,特別是中間部份。

何君堯出席英文電視訪談節目,為殺無赦論風波解畫。(電視節目截圖)

「殺先生」回答說:「謝謝你給我機會向公眾解說我的立場。回頭一看事情的爭議點變了並非戴耀廷,是針對我,那是意料之外;你應該記得集會的目的是反港獨及要求戴耀廷辭職……嘉賓上台後就並非我能控制的……大會的目的並非要煽動人使用暴力……我覺得非常不幸,集會之後焦點轉移。正如我所說有人刻意模糊焦點變成對我個人的攻擊……」

「讓我紀錄在案,我沒有說那個字(for the record, I didn't use that word at all),是台上嘉賓的說話……我認同他,因為清楚知道他沒有煽動群眾的意圖。」

「事後回顧,選擇用那個字是不當的(it was the wrong choice of word)……那是沒有預先寫好稿的,是嘉賓的即場發言……」。

真相大白,「殺先生」的訪問是表明他沒有錯,錯的是有嘉賓用詞不當,不當的原因是導致他受到批評。回頭看主持人的提問,大家一定要欣賞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預先張揚的「道歉」+預知受訪者答案的提問+十分鐘的卸責自說自話,各位讀者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訪問還是植入式廣告呢?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