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博評】少談政改、完全去政治化的流水帳

撰文:劉細良
出版:更新:

要評議施政報告,首先要看看主流民意的期望。這是梁振英下台後新政府第一份施政報告,公眾當然期望可以「撥亂反正」,上一次特首非正常性變動是董去曾來,曾蔭權針對董的「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提出「強政勵治、福為民開」,推動基建上馬,得到民眾支持。

總路線不變

梁與林鄭對政府角色沒有分歧,雙方都是認同政府在產業發展上扮演促進者及推廣者的角色,也認同打破英治時代傳下來的公共理財方式,擴張政府民生開支,所以當大家看經濟及民生、房屋等施政措施,說這是梁振英的報告,大家也會相信。而公眾期望林鄭否定梁的鬥爭作風,這份施政報告恐怕做不到。報告引言雖然刻意避開使用「港獨」二字,但其論述方法比梁更硬,

我們每一個熱愛香港的人都有責任全面準確地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沿着正確方向前進、都有責任向任何衝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說「不」、都有責任培養下一代成為具國家觀念、富香港情懷和對社會有承擔的公民。

可見在政治總路缐層面是緊跟共產黨中央。

管治新風是林鄭競選的賣點,她提出強化管治是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

我們必須扭轉過往一段時間那種不必要的猜忌和對人不對事的風氣,竭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我承諾並會繼續用具體行動,以「創新」、「互動」、「協作」的原則,為巿民解決問題。

這是整份報告中不點名否定梁振英鬥爭路線的段落,但能否落實呢?目前建政派正凖備霸王硬上弓,強行修改財委會議事規則,勢必再度引發政治矛盾,在精神分裂症下,如何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政治吸納手段

針對傘運後年青人不滿,林鄭有措施對他們作「政治吸納」,報告第七章便專門論述青年問題,

在未來五年,政府會致力做好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工作,即關注青年的學業、事業及置業,並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讓年輕一代看到曙光和向上流的機會,有助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青年人也應該有更多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讓政府能更有效了解和採納他們的想法和建議。

當中最具體的建議是改組中策組,

政府會招聘20至30名有志於從事政策研究與政策和項目協調工作的青年人,以非公務員合約形式加入建議成立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吸收公共行政經驗,並把青年人的聲音帶進政府高層。

過去歷屆特首一直誤判,認為自八十後反高鐵開始,是因為青年社會流動下降丶置業難,所以在政治上趨於激進化以宣洩不滿。其實,青年是對香港社會發展的模式,地產至上的施政不滿,提出另類的政策倡議。今次是政府首次正面吸納青年入決策過程中,往後看林鄭能否擺脫政治酬庸,如果在政助任命上,連一個稍為出格的蘇敬恆也容不下,用人唯才談何容易。

連一個稍為出格的蘇敬恆也容不下,用人唯才詼何容易。(資料圖片)

老董style

整份施政報告尤如一份流水帳,篇幅之多冠絕歷屆,但細心閱讀,一些重要的政策變化,多是有待硏究。

我們會盡快解決相關的憲制及法律問題,修訂《防止賄賂條例》,將第3及第8條適用範圍擴大至包括行政長官。

可能香港人善忘,上屆政府已經「硏究」了足足五年。至於檔案法丶強積金對沖丶侍產假丶輸入外勞,其實都是有待硏究或諮詢。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就是又再回到梁董式架牀叠屋的委員會管治,林鄭宣布成立一個「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十多年後又回到老董style ,同時又再搞什麼「行政長官高峰會」,要「親自聽取工作的成果和持份者進一步的意見。初步建議的高峰會將包括青年、優質教育、扶貧和創新及科技。我亦會於本月下旬親自出席『稅務新方向高峰會』」。這種凡事親力親為方式,當然會得到習近平歡心,但肯定不是管治新風,只是林鄭大管家Control Freak作風。

這份施政報告在應對主要管治及政治矛盾方面力度不足,在民生方面則顯示出她「熟書」的政務官本色,所以民望應有進賬。林鄭相比梁振英,她更接近一個正常的政客,懂得避重就輕,「反港獨」惹火字眼消失,政改也少談,完全去政治化,報告也沒有挑戰市民的政治語言,對經歷五年梁振英折騰的香港人而言,今天大家卑微的願望,只是期望一個正常的特首,一份正常,即使平庸的施政報告。

林鄭昨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張浩維攝)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