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博評】車費補貼偏遠戶,何不補貼市區貧窮戶?

撰文:方蘅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推出「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向每月開支超出指定水平的市民提供上限300元的交通費用補貼,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過400元,可獲25%的補貼。計劃涵蓋港鐵、專營巴士、專線小巴、渡輪及電車。這可說是一項派糖的新舉措,頗有新意。不過,細想一下,就覺得這項措施並不是上佳的選擇。

派糖措施首要是具針對性和避免不必要的行政費用。本年度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在避免行政費用方面可說是相當理想的,因為是免入息審查,只須憑八達通紀錄來支帳,十分簡單。不過,在針對性方面卻頗為不足。

《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在針對性方面卻頗為不足。(資料圖片)

按照計劃,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過400元,才可受惠,也就是說,低於這個水平的就不能受惠,未免顯得不公平。相信是項計劃主要是想惠及居於偏遠地區而要乘長途車往市區工作的市民。有意見認為,這類人通常是收入偏低,為減少住屋開支而住在偏遠地區,如果減輕交通開支,就可紓緩他們經濟上的負擔。不過,其實香港的基層人口不光是集中在新界,市區的基層人口也不少。根據統計,基層人士集中的深水埗,是全港最窮的地區,政策介入後貧窮率為17%,其次為觀塘(16.8%)、黃大仙(16.2%)、元朗(16%)及葵青(15.7%)。這當中,深水埗、觀塘、黃大仙都是市區。另一方面,偏遠的西貢卻是全港最富裕的地區,貧窮率只有9.7%。也就是說,許多住在市區交通費支出不多的基層,並不能因是項計劃受惠。

再者,市民選擇在偏遠地區居住,固然要增加交通開支,但住屋開支卻大幅減低。拉上補下,住在偏遠地區還是較為省錢。而住在市區,雖然省了交通費,但昂貴的住屋開銷卻壓得人透不過氣來,負擔遠比交通費用沉重。這樣說來,補貼交通費用並不是最富針對性的,不能做到惠及每位有需要的市民。

市民選擇在偏遠地區居住,固然要增加交通開支,但住屋開支卻大幅減低。(資料圖片)

其實,如果真的要減低市民的交通負擔,實應不論費用多少,一概予以補貼,也就是在票價上做文章,這樣才叫做合理。如今訂定補貼限制,就變得偏離目標,失了焦點。

以往普遍惠及市民的派糖措施,主要是減電費、差餉,或者寬減薪俸稅。這當中,以減電費惠及的市民最多,因電是生活必需品。至於減差餉和薪俸稅,則主要針對中產階層,相當明確,故此受惠的人較易受落。可是,這次補貼公共交通費用,卻說不清到底是惠及基層還是中產,也不是讓市民普遍受惠,變得不倫不類,相當不明確。

另外,就是金額方面,每月公共交通費用500元的,僅有25元補貼,有時,一程交通費已差不多是此數,在物價高漲的今天,實在算不得甚麼。車費達1000元的情況稍好,每月補貼150元,一年是1800元。但問題就是,如上所述,市民省了交通費,很可能要在住屋等方面花費更多,這樣,有人補貼多,有人補貼少,就造成不公。

總的來說,這項公共交通費用無疑是富有新意,但效果卻不見得好,惹人非議是難免的。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