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中央與港府欠政治配合 林鄭「先民生後政治」模式已落空

撰文:袁彌昌
出版:更新:

開局良好的林鄭月娥,在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後,旋即與民主派的關係陷入全面破裂,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真正暴露出重大戰略破綻的,卻是李飛在港出席《基本法》研討會,令23條立法頓時變得如箭在弦,直接將林鄭挽回局面的希望以及原本已成效不彰的戰略一併擊得粉碎。

筆者上一篇博評已提到,林鄭在上任的頭一百天確切地創造了一個政治窗口,贏得了葉建源及張超雄等民主派議員的首肯,為她營造了一個良好勢頭,讓她有條件押注在施政報告上面,藉此凝聚共識並鞏固其地位。殊不知,隨這一連串避重就輕的舉動而來的,竟是一份戰略與企圖心欠奉的施政報告,可見政府施政是在一個戰略真空下進行的──不諳戰略且毫無戰略可言。

更甚的是,林鄭亦患上了「政治天真病」,明知往後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一地兩檢、國歌法等硬仗連場,也照樣放生葉建源和張超雄,不用他們「找數」,以致拉布戰再展開後,林鄭與民主派關係全面破裂,之前儲下的政治本錢都一鋪清袋、血本無歸。

李飛去年底在港出席《基本法》研討會,令23條立法的討論頓時變得沸沸揚揚。(資料圖片)

不過最令筆者感到驚訝,且為特區管治敲響重大警號的,是李飛訪港並出席《基本法》研討會──本來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基本法了解的一場演講,忽然變成了「十九大」思想解說會,以及23條立法捲土重來造勢大會。當然,我們也不是不知道中央希望盡快在林鄭這任期內將23條立法敲定,但原本應該具有紓緩青少年對基本法及中央全面管治權的抗拒的作用的演說,竟頃刻變成了林鄭與特區政府頭上的一把尚方寶劍,令特區政府已沒有任何退路和轉圜空間。

中央和李飛這一着,除了顯示中央對港的強勢主導之外,更暴露出中央與港府之間,基本上是毫無戰略協調與配合的。試想想,在政府被一地兩檢、國歌法等議題搞得焦頭爛額之際,中央重推23條立法,簡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唯恐林鄭施政不被癱瘓,民望未夠低,背後缺乏全盤政治考慮,甚至可以說,是中央親手把本屆政府的所有良好願望打碎。

由於中央與港府缺乏戰略協調,以致林鄭上台後的一連串示好和修補裂痕的動作,至此已喪失了大部分意義,這不能不説是不可惜。但更重要的是,本屆政府的大部分爭議,例如一地兩檢、國歌法和往後的23條立法,均與國家有直接關係,令所有重大政治爭議都牽涉到陸港關係,如此陸港矛盾勢必更形尖鋭。而在李飛訪港的先例下,可以預期上述議題均會以同樣的「國家的硬任務」的形式交予林鄭去辦。換言之,當初被寄予厚望的「先民生後政治」模式──單靠搞好民生、擱置爭議──已無法實行,本屆政府的施政問題亦已不存在可以順利解決的希望。

最後,中央與特區政府之間的戰略及政治配合問題,實質上是個重大戰略破綻,給予對手一個顯而易見的缺口, 只要敵人擅加利用,中央及港府在政治上便有被逐個擊破之虞,中央對此不可不察。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