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對待難民,伊朗和香港,哪兒更有人性?

撰文:林輝
出版:更新:
他們在伊朗的生活是怎樣過的呢?首先,伊朗是沒有難民營或禁閉營的。第二,難民可以工作,也可以受教育──至少有證難民都可以合法地工作和讀書。甚至,阿富汗難民為伊朗上戰場,在敍利亞對抗伊斯蘭國。香港比伊朗富裕先進,可是,對待難民的方法卻是如何?
林輝
(相片由作者提供)

我剛在伊朗做了一些關於當地阿富汗難民的研究。在7000多萬人口的伊朗,估計有高達400多萬阿富汗難民,當中分為有證件(documented)和沒有證件(undocumented)的,前者有約150萬,後者則估計有150至300萬。阿富汗難民是除敍利亞難民之外,最大的難民群體,而伊朗則收容了最多的阿富汗難民。(數字來自伊朗的聯合國難民署)

伊朗收容最多阿富汗難民 不設禁閉營 助融入生活

他們在伊朗的生活是怎樣過的呢?首先,伊朗是沒有難民營或禁閉營的。

所有阿富汗難民均可以融入伊朗社會中生活,在某些地方更有些以阿富汗人為主的小社區。許多伊朗人都有阿富汗人的朋友,或在讀書、工作上有所接觸。事實上,難民營是最差勁的對待難民的方法,它不單剝奪了難民的自由,也剝奪了他們與社會融合相處的機會;而被禁閉的難民,不但往往會面對差勁的生活環境,也會產生出各種事端。(你想像下自己被困在一個範圍內,每天不能工作,大家困獸鬥,沒事情發生才怪。)

第二,難民可以工作,也可以受教育──至少有證難民都可以合法地工作和讀書。而無證難民,其實也可以工作,不過當然會被壓低工資。

一年前,伊朗政府更推出新政策,政府將給予所有適齡的無證難民兒童接受教育的機會。我在伊朗就曾遇上一位在伊朗土生土長的阿富汗難民,他正在德黑蘭大學讀醫學系,其難度相當於在港大讀醫──透過教育,難民同樣可以成為重要的人才。

伊朗愛心牆(相片由作者提供)

第三,伊朗的民間社會對阿富汗難民,固然存在歧視和排斥,但大部分也是理解和接納的。

在伊朗街上不時可看到一些「愛心牆」,在牆上掛了許多舊衣物,讓有需要的人自行取去,這些「有需要的人」不少就是阿富汗難民。另一位我認識的阿富汗難民朋友是位年輕詩人,在伊朗一個城巿少有名氣,去年他被警察捉去要把他遣返回阿富汗,當地的文學界人士就聯署向政府要求讓他留下,而這位詩人朋友最終也可以繼續留在伊朗。

難民補充勞動力 為伊朗上戰場

伊朗對待難民仍有極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這個國家對於阿富汗難民總算滿有人性,沒有把這些被情勢所迫而離開家園的人,當成不懷好意的罪犯。而事實上,大量的難民補充了這個國家的勞動力,許多辛苦的工作如建築業,都是依靠難民的汗水支撐的。甚至,阿富汗難民為伊朗上戰場,在敍利亞對抗伊斯蘭國,我在德黑蘭的墓園內還可見到戰死沙場的阿富汗軍人的墓碑。

(左至右)前保安局局長李少光、特首梁振英及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均曾先後表示,如有需要會考慮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以解決政府在處理酷刑聲請時遇到的問題。(資料圖片)

香港識辨難民身分過程漫長 只有無止境地等待

香港比伊朗富裕先進,可是,對待難民的方法卻是如何?大概很多人都以為政府給他們很多錢,事實是,政府每月給他們「大拿拿」1500元的住屋津貼,以及從食物銀行給他們食物而已,除此之外並沒有現金津貼。

想像一下,你拿著一個月1500元,你可以住哪裡?

你不能工作,甚至不能做義工,小孩也不能讀書;

如果你想賺一點錢,找一份合法的工作,你就是黑工,犯法;

如果你做犯法的工作,你也是犯法。

但在香港,辨別難民身份的過程奇慢,隨時要五至十年。

在這段時間,難民們只能無止境地等,賺錢就犯法,不賺錢光坐在家,可以怎樣坐五至十年?將心比心,這是具人性的方法嗎?是對香港和難民最好的方法嗎?

而最不切實際的,就是將所有問題都責怪到難民們身上,把他們不斷地稱作「假難民」、把他們描述成社會問題,要求政府用最不合人性的方法去對待他們,甚至以他們作為借口,要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一條主要保障人民(即你和我)不受政府酷刑侵犯的公約。難民不過是代罪羔羊,而香港,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本文為來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