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博評】單程證影響的是香港未來發展,別跟我談歷史!

撰文:李永政
出版:更新:

最近保安局公布新數據,指去年有超過5.7萬人持單程證來港。相信不少香港人已對這些數字麻木,也對「5.7萬人」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但政府補充指數字較前期急增近50%,這就嚇倒了不少港人。

先此說明,雖然上述數字反映平均每日有157人持單程證來港,超出大眾認知的「每日150」限額,但這並不代表內地當局「犯規」,因為單程證的有效期是三個月,可能有很多人在前年年底取得證件,然後到了去年年頭才來港,這便造成所謂的超額現象。

現行單程證制度的最大問題,不在於對香港造成人口壓力,而在於香港政府無法制訂社會發展規劃。大家可有想過,每天持單程證來港的,是什麼特質的人?他們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我們作為普通市民,沒辦法掌握申請者資料,自然不知答案,但荒謬的是,其實連香港政府也不能預先知道!由於單程證的審批權全屬大陸部門,香港一直只能被動地接收合資格的內地居民,結果,香港政府不能預先了解即將來港者的人口數據,從而制訂合適的發展方向(新移民的年齡和性別,關乎社區設施需求和勞動力預測,這是常識吧),更不能按香港發展藍圖,決定優先讓哪一類申請人來港。

《紫荊》雜誌刊登了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撰寫的文章,當中也講到單程證制度,意外地為議題煽風點火。(資料圖片)

每年有數萬人來港,但政府卻不能預先知道他們是什麼人,這絕對是一個問題,但保安局居然說,「特區政府認為沒有需要和理據要求內地當局考慮改變現行單程證制度和審批工作」。假如保安局說單程證審批權涉及基本法、檢視制度須時、還須與內地政府協商,諸如此類的,那還說得通,但他們竟然說「沒有需要」改變現狀,這不是無知是什麼?

更為諷刺的是,就在大眾思考單程證制度問題的時候,《紫荊》雜誌刊登了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撰寫的文章,當中也講到單程證制度,意外地為議題煽風點火。原來,當年不少基本法起草委員均認為,內地居民進入香港的審批權應由香港掌握,但副秘書長魯平力排眾議,指《中英聯合聲明》寫明,內地人進入香港,將按現行方法處理,也就是由內地公安機關負責簽發證件,無須香港批准;更重要的是,即使依照清政府簽訂的三份不平等條約,港英政府也無權禁止內地居民來港,言下之意,香港回歸後不可以較殖民地時期擁有更大的內地移民審批權。

筆者不熟悉港英時期的邊境政策史,也不想理會何謂政治正確,只想實是求是地思考一個問題︰為了制訂合適的發展藍圖,香港政府應否有權決定誰能移居香港?若答案為肯定,那麼政府當局為何仍堅持「沒有需要」向內地當局爭取單程證審批權?難道政治正確真的比民生更為重要嗎?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