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在傳媒偏頗、假信息充斥的時代,如何衡量兩岸關係實況?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令狐台

長年關注兩岸議題,筆者習得一項能力:廣泛蒐集資訊,建構平衡的原則,形成自己的立論;具體操作,就是日日閱讀台灣不同陣營的紙媒,再從中提煉出有意義的觀點,消化吸收後,久之,思考成形的立論,才能經得起考驗。以今日為例,頗值一談。

「主教任命,梵蒂岡向北京讓步」見諸於某報頭版,此所透露的資訊,概括可認為是台梵外交在教宗向北京示好,不惜在主教任命問題讓步的背景下,已是空前危機,甚至可說「只是時間問題」。

另家立場相反的紙媒是「中國火車上押人,桂民海二度被失蹤」刊諸頭版,此意味著中國大陸的人權始終是台灣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標準;有一天,這種國家機器緊縮的人權標準加諸自己頭上,該當如何?這很容易在讀此報導後自問的題目。文章結語這樣寫:「桂案最可怕之處,正是中國政府展現的傲慢」。

所以,如果吾人在台灣只偏食一家之論,極可能發生建構相左且偏頗的對兩岸問題的觀點。事實上,每日在電視廣播和紙媒上夸夸其言者,很多都是偏聽現象的推波助瀾者,只有廣泛閱聽,「兼聽則明」,才不致被牽引偏離了航道,形成偏見。

有一種說法在台隨手可得,中國富強壯大,全世界連美國都必須賣中國的帳,這個國家正傾全力站到世界中心,且後勢看好;用這樣的立論來檢視民進黨蔡英文政府,於是有了各類批評蔡政府挑起對抗,形同對撞,如何如何愚蠢的這類評析。

但另一方面,北京所宰制下的中國,是壓制人權,收緊權力並犧牲「低端人口」才達到當前的權力效能。如果再細究其權力的轉換中仍存留大量「人治」層面,一朝天子一朝臣,昔日位高權重勢力極大者,如何在改朝換代後瓦解,又怎麼能放心認定這個國家的富強是沒有代價呢!因為如此所以要「台獨」,不要中國,向南走,靠向美日,老美不會區域戰略考量下放棄台灣。這也觸目可及。

筆者近日隨政治大學社科院長江明修的雅集軒赴石門水庫健行,同行者中有來自北大和蘇州大學的兩位教授,她們在台交流期間的感受,讓她們發自內心喜歡上台灣,龔教授由衷地說,「看到台灣孩子在大自然中奔跑的開心,台灣的未來比大陸更有希望!」

聽聞此言,筆者又忍不住發揮了媒體人烏鴉和「永遠的在野黨」精神,心中舉出台灣當前的危機:民主失能、經濟疲軟、社會分裂,雖無意挑戰龔教授的讚嘆,卻也反思蔡英文政府將鬥爭國民黨、一舉壓制政治對手的選票到最低點,在執政之日將權力用到極限,不惜以濫權的手法以求得未來永續執政之可能,並在黨內分享取得政權最大好處,將「黨同伐異」赤裸裸演出。看到了這樣面貌的台灣,又有何足以傲人?

於是我們得出結論,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人民有權力聽取各種言論並最終形成自己的政治選擇;希望有富強壯大正向上崛起的國家,而願意放棄自己的權利,服膺威權以順服換取權力對自己的照顧,這是一種態度;認為不管政府有沒有效能,雖無力提振經濟,寧可過苦日子也要將自由和人權放大,寧可立法院停擺、行政院被攻陷也不能追究,這又是另一種選擇。人民做了選擇,可沒有回頭路。

比較諷刺的是,有人為文以「民進黨部對面的共產黨旗」強調共產黨利用民主制度來摧毀民主,因此為了反對共黨就可以限制民主,作者問「這是言論自由還是顛覆活動?」這些一方面叫民主,另方面又因為「敵人」而反民主、想將對手貼顛覆標籤的人,這才是最矛盾的變色龍。

吾人要真正小心的,就是閃爍不定的初一十五不一樣的月亮之言,為著不同的目的,說出不一樣的話。兼聽則明之後所形成的立論,是自己的衡量之尺,篩去那些垃圾的、一時的、有特定目的的言論,在這個網路假訊息充斥的時代,格外重要。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