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庭被DQ.來稿】不為誰而點的燭光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丁磊

不要輕易地說今天是香港民主最黑暗的一天,因為你不會知道明天會否更加黑暗。香港民主運動又再一次面臨前所未有的挫敗。香港眾志候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周庭被選舉主任取消其參選資格。在此,筆者希望用司徒華先生的一句說話去勉勵他們:「做不做議員,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政府對人民的說詞,就如同《動物農莊》內的「七誡」一般,昨天「港獨」是政府不可觸碰的底線,改作今天的「自決」,明天將會變成什麼,誰也不知道。

作為年青的一代,我們上一代會告訴我們:「在我有生之年,恐怕都難以看見香港有民主的一天」。我們這一代亦要有勇氣和覺悟向我們的下一代說:「在我有生之年,恐怕都難以看見香港有民主的一天,恐怕你們也可能見不到這一天」。是的,我們要有心理準備,任憑我們這一代再怎麼努力,也不能為香港爭取到真正的民主。那是否就代表我們就此要放棄?絕對不是!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責任。然而我們這一代的責任絕對不是革命,而是繼承。

司徒華先生曾經說過,他一生人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成立教協。而教協就是在這一次罷課運動之後成立。這次的擺課運動是一場為文憑老師爭取合理待遇的社會運動。在今天的學生看來,我們為了社會的公義而罷課仿似比起為了金錢利益而擺課顯得高尚。但要知道,社會公義對普通人而言是一個高層次的需求。然而利益顯然才是更切身的需求。顯然人更加願意為自己的切身需求走出來抗爭。這才是符合人性的表現。而在抗爭途中,遇到打壓,司徒華先生不是將教師與整個社會對立起來,而是有策略地去爭取宗教領袖的支持,使到這個運動的認受性大大地提高。結果,是次罷課運動獲得到空前的成功。而及後所成立的教協是香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時至今日教協在捍衛教師權益的同時,亦會成為香港民主運動的中流砥柱。而司徒華先生亦成為日後香港民主運動的領袖人。

在年輕一代的民運領袖當中似乎缺乏了司徒華先生在社區的深耕細作。導致在這一代的民主運動當中,不能建立一個強而有力新的民主派組織,如03年的公民黨,89年的支聯會。「傘運」之後成立的香港眾志似乎是一個潛在的選擇,但其聲勢可以說是江河日下。從日前「DQ事件」當中,可見一斑。得罪也要說一句。即使香港政府使出如此下流的手段,利用選舉主任直接或間接取消其整個組織的選舉資格,可以說是整個組織甚至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危急存亡之際,也只能號召約3000人集會。支聯會即使再不濟,受到學生組織的窮追猛打,也連續28年在維園舉辦燭光晚會。人數豈止數倍?也不要說「傘運」之後泛民內部的四分五裂,初選機制鬧出逼退的笑話,惹得建制派的捧腹大笑和香港人尷尬的苦笑。更甚者如本土派,提倡激進。並將不同意其主張者推向「藍絲」的位置。好像要將自己和整個社會對立起來。總括而言,傘後的民主運動是一塌糊塗。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一句最能反應年青人參加社會的心態。我們認為民主派三十年來一事無成,希望利用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運動,一舉逼使政權屈服。但失敗之後卻無以為繼,一昧希望用政治議題來匯聚民意。卻忽略了像司徒華先生一般腳踏實地,有策略地去替市民爭取權益。我們要做的,正就如胡適所說要「多研究一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只有可以從社會運動當中獲得成功,讓社會明白到年青人是有能力,亦都有心為香港市民服務,才能累積民意,醞釀新一輪的民主運動。此外我們還要繼承前輩留給我們的「遺產」。請不要再說什麼「新一代毋須悼念六四」這一些傻話。即使每年六四在維園的燭光不一定是為當年在天安門魂斷的同胞而點,也是為我們香港人自己而點。要知道柏林圍牆28年就倒了,而我們香港人在爭取民主這一條道路即將邁向29週年。在這一點,我們可以告訴全世界,我們比德國人更加堅強。

以後可能尚有更加多個28年要我們去堅守民主的信念。但我們需要堅信,民主始終有一天會降臨香港。用司徒華先生的一句說話:「成功不必我在,功成其中有我」。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