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回歸前英國皇家海軍的南海巡邏

撰文:陳志輝
出版:更新:

英國的23型護衛艦薩瑟蘭號(HMS Sutherland),展開皇家海軍自2013年以來首次的遠東部署。國防大巨韋廉信高調宣布,薩瑟蘭號會在3月到南海執行「自由巡邏任務」,表示英國不會因為商業利益,對中國的野心視而不見。

面對遠渡而來的挑釁,中國外交部警告英國不要在南海「無風起浪」。薩瑟蘭號行使其航行自由時,會否駛入中國島礁的12海里領海範圍內,挑戰中國的紅線,令南海爭議再次升溫,還要看3月的事態發展。但可肯定的是,以今天解放軍的實力,絕不會如1997年的中英南海對峙一樣,在較量中吃虧。

英國海軍九七年的南海巡邏

這個故事,要說到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刻。面對七一來臨,國內舉國歡騰,大事慶祝,不少香港人就心情忐忑,擔心前景。至於大英帝國,快將失去香港這顆東方之珠,依依不捨之餘,也要決心顯示國威,實現光榮撤退。故此,皇家海軍在1997年發動了自海灣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海外部署:「九七海浪」(Ocean Wave 97),以卓越號航空母艦為首,組成了共二十多艘艦隻的特混艦隊,到亞太地區展示國旗(show the flag),協助香港的光榮撤退,在公海護送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和船上的查理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聯同駐港的巡邏艇,在7月1日浩浩蕩蕩離開香港。

中國認為英方借「九七海浪」展示軍力,不懷好意。就在回歸前五天,一艘屬於特混艦隊的22型護衛艦和一艘補給艦,在海南島的三亞軍港對開30海里出現,行使其「航行自由」,中國緊急派出了正在演習的護衛艦宜賓號應對,驅趕她們離開中國的經濟專屬區。

中國海軍力有不逮

當時中國海軍的裝備陳舊,實力有限。不計武器性能上的差距,宜賓號與英國的22型護衛艦相比,排水量少一倍有多,不單適航性和持續力較差,最高航速亦比英艦慢3海浬,再加上英艦搭載了宜賓號沒有的直升機,在監視追蹤的較量中,英國可謂佔盡上風,只能任由英艦行使其「航行自由」。力有不逮的宜賓號,就只能緊釘航速較慢的英國補給艦,避免被英艦擺脫。

按照中方的說法,經過40小時間的爭持,22型護衛艦本想高速迎頭衝向宜賓號將其嚇倒,但宜賓號艦長沒有退避,結果英艦在最後一刻改變方向,結束對峙。這個看似中方「勝利」的結局,亦難掩當時中國海軍的困窘:在預知對方有大規模部署的前提下,只能派出一艘性能遠差於對手的軍艦應對,令自己十分被動。

皇家海軍今非昔比

20年後的今天,皇家海軍的實力今非昔比,可供遠洋部署的戰鬥艦隻跌至僅得19艘。儘管英國在遠東有深厚的聯繫,前殖民地數目眾多,亦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和紐西蘭簽訂了五國聯防協議,但面對本土防衛、履行北約責任以及反恐任務的需要,在亞太地區進行部署,展示皇家海軍的存在,已是難以負擔的任務。

自「九七海浪」行動後,英國的航母幾乎絕跡於亞太,唯一的例外是在2013年12月,海軍緊急調派在波斯灣執勤的卓越號到菲律賓14天,協助被台風海燕吹襲的災民。雖然航母未能出動,但每一至兩年,英國都會派單艦到遠東展示國旗,可是在2009年的軍艦退役高峰期後就陷於停頓。不計薩瑟蘭號的部署,最近的一次要數到2013年,45型導彈驅逐艦勇敢號到訪亞洲多個港口,當年上海也在到訪的名單中。

今次薩瑟蘭號單人匹馬來到南海,面對當前的中國海軍,不可能如20年前一樣,在單對單的峙中有明顯優勢。將薩瑟蘭號和中國海軍同級數的054A導彈護衛艦比較,薩瑟蘭號作為專用的反潛護衛艦,可在反潛和其搭載的默林(Merlin)多用途直升機上佔優。至於054A則防空能力較強,她裝備了射程達40公里的紅旗16型導彈,而薩瑟蘭號携帶的海狼對空導彈,射程就只有10公里。

中國海軍的大躍進

從艦隻數量上來說,中國海軍過去20年的大躍進中,共有24艘導彈驅逐艦和37艘導彈護衛護服役,單是新艦的數目已是皇家海軍目前數目的兩倍。防守南海的南海艦隊,擁有22艘主要作戰艦隻,這比現時皇家海軍總數還要多,有了這個底氣,中國海軍不會重複20年前的經驗,派出單艦與英國對峙。

南海艦隊驅逐艦第九支隊的6艘驅逐艦。左上至右下﹕170(蘭州艦)、171(海口艦)、172(昆明艦)、173(長沙艦)、174(合肥艦)以及175(銀川艦)。 (當代海軍微信公眾號)

外交上,軍艦可發揮軟硬兼施的作用,硬時可以施展炮艦外交,威嚇對手。軟時可以友好訪問,廣交結友。英國海軍最近一次訪港已是十年前的往事。去年訪問香港的美國航母列根號,尚可在南海巡邏後到港訪問。至於皇家海軍在這次罕有的亞太之旅,會否出現在維多利亞港或其他中國的港口,相信是觀察這次南海巡邏,對中英關係影響的其中一個指標。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